近日,多地官方明确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的政策。其中,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4年12月25日制定并发布了《深圳市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
明确记分管理,构建互联互通体系
根据《办法》,深圳市将建立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电子档案,全面实现全市互联互通的监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要求各医疗机构将医师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纳入职称聘任、评优评先及年度考核等核心评价依据,切实与医师职业发展挂钩。
细化记分情形与档次,启动“12分”离岗培训
《办法》制定了详细的记分情形,涵盖了多达51种行为,并设立了7个记分档次,分别为1分、2分、4分、6分、8分、10分和12分。对于累计记分达到12分及以上的医师,将启动强制离岗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 累计12分但不足24分的情况:由医师主要执业机构安排其进行为期2个月的内部高岗培训。培训期间,该医师注册和备案的执业机构将取消其处方权。
- 累计24分及以上的情况:将视情节严重性采取进一步的处置措施,可能包括暂停执业或解聘。
这一规定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为医师提供了整改和提升的机会,旨在全面提升执业行为的规范化水平。
地方特色管理办法陆续出台
不仅深圳,近年来,海南、山东、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也陆续发布了符合地方特色的“不良执业记分方案”。这些政策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医师执业行为监管网络,为医疗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监管趋势持续推进,行业规范加速完善
随着监管体系的逐步推进,可以预见,未来或将有更多省市出台类似文件,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医师执业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这不仅是对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对患者权益的有力保护。
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高度重视执业行为的合法性与规范性,积极适应行业要求,以更加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履行医疗服务职责。
随着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的全面推行,医生累计12分需进行离岗培训,这对医院的培训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霍尔斯医疗智库专家建议医院建立系统化的内部管控与培训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培训为核心”为策略:
第一,利用数据分析提前识别高风险行为,强化事前预防;
第二,针对记分触发的医生,量身定制高岗培训方案,涵盖法律合规、执业规范和职业伦理等关键内容;
第三,打造培训考核闭环管理,通过学习效果评估与行为跟踪确保改进成效。这不仅是一次整改的契机,更是医院推动医务人员规范化执业、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