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医药领域再现大案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4-12-25

近期,15家医院的数百名医生因涉嫌收受药品回扣被查,涉及金额巨大,仅一款药品上缴的违法所得就超过300万元。这一事件揭示了药品流通领域仍存的深层次问题,包括经销商通过虚开发票形成非法利益链、医生开药牟取回扣、以及药品价格虚高等乱象。本文将从政策背景、问题本质以及未来治理方向三个层面,对这一顽疾进行深度剖析。

 

 

 


虚开发票背后的利益链条

公安机关侦破的多起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件揭示了药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层层加价模式。以某款头孢类药物为例,其药企底价每盒仅22元,但开票价却高达92.13元;一款“水解蛋白”药品底价每盒7.9元,开票价却高至60.77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被虚开发票“洗白”,并成为商业贿赂和牟利的资金来源。

调查显示,部分药企通过“高开”销售策略,将药品以虚高价格出售给经销商。交易完成后,药企再将开票价与底价之间的差额返还给经销商,而经销商利用空壳公司通过“咨询”“推广”等虚假服务合同和发票完成利益分配。这一模式不仅为医生开药回扣提供资金来源,也直接抬高了药品最终售价,导致患者和医保基金成为高价药的最终买单者。

 

 

 


两票制的初衷与现实困境

为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品价格,国家自2017年起试点推行“两票制”改革,并于2018年全面实施。两票制的核心在于缩减流通环节,使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具一次发票,再到医疗机构开具一次发票,避免过去层层代理商加价的弊端。

然而,实践中部分药企和经销商通过虚开发票规避两票制限制,甚至借助“空壳公司”设计利益链条。据调查,全国范围内存在超过2800家此类空壳公司,虚开发票价税合计逾110亿元。一些药企将出厂价格定得虚高,利用“高开”发票操作隐性回扣,使两票制的政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被侵蚀。


医生回扣现象:价格虚高的助推器

药品价格虚高与医生回扣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在药企、高价发票和经销商的利益链条中,医生是推动高价药使用的重要一环。部分医生因收受回扣而选择高价药代替医保谈判成功的低价药,甚至出现滥用药、过度用药的现象。

 

 

 

以某款“银杏叶”药品为例,其底价仅8.5元,但售价达25.28元,每支药品医生可提成4元;某款“头孢唑肟钠”底价为6.5元,售价16.5元,医生每支提成2.5元。调查显示,这种回扣金额占药品开票价与底价差额的两成以上。这不仅扭曲了医疗行为,也让患者和医保基金为虚高药价承担了沉重的负担。


治理建议:合力斩断非法利益链条

面对医药领域长期存在的价格虚高与腐败问题,需多部门协作,从制度完善、日常监管到联合整治等方面入手,形成强有力的治理体系。

1. 专项打击与区域协作
公安部门建议定期开展专项行动,结合大数据技术排查虚开发票线索,加强区域合作和集中打击,减少犯罪存量。同时,针对空壳公司广泛存在的问题,应加大行业清理力度,杜绝虚开发票现象。

2. 跨部门联动整治
药品采购和销售监管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包括市场监督管理、税务、卫健和医保等机构。这些部门需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建立覆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从药品生产、流通到销售全程动态监控,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3. 探索“一票制”改革
在总结两票制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试点推行“一票制”改革,即医疗机构直接向药品生产企业采购,药品由生产企业或物流平台负责配送。这种点对点的采购方式可进一步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挤出药价“水分”。

4. 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与引导
针对医生回扣问题,应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推动处方行为透明化。建议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药品处方使用追溯体系,对异常用药行为及时预警。同时,完善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减少灰色收入的诱因。


从制度设计到行业净化的深层改革

医药领域的非法利益链条,不仅侵蚀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也加重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尽管两票制改革初见成效,但从药品生产到终端使用的全链条治理仍需持续深化。

未来,只有通过多部门联动、完善制度设计以及强化执行力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药价虚高和医药腐败问题,让公众真正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也让医疗行业的生态回归健康和透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