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共同出台了《陕西省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重症医学床位要达到每10万人18张,可转换床位达到每10万人12张,实现重症医学资源扩容、区域布局更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实施方案》涵盖了四大方面、15项具体工作举措,重点聚焦重症医学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强调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并在价格机制、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一、完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网络
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与下沉
依托省级三级公立医院的重症医学优势,通过托管、合作共建等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基层,提升全省重大突发事件中危重患者的集中救治能力。到2025年底,力争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家综合医院在省级评估中进入前30%。
强化城市与县域网络建设
完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陕西)的重症医学能力,增设移动ICU救护车,并充实重症医学专业人员队伍。同时,通过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医院的急救能力,力争每个县至少一家医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水平,一批县级医院接近三级医院标准。
二、加强重症医学专科能力建设
科学规划重症医学床位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有条件的中医医院需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以上传染病和儿童专科医院需建设重症监护病房。到2025年底,三级综合医院综合ICU床位占比需达到4%以上,二级综合医院为2%以上。
提升专科诊疗能力
鼓励医疗机构优先支持重症医学科在设备、床位、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资源倾斜,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推广“互联网+”及远程医疗服务,提升诊疗效率。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到2025年底,实现市级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全覆盖,并在50%以上县区建立质控网络,制定地方性重症医学质控标准与方法,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三、扩充重症医学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
推动高等院校加强重症医学课程建设,合理扩大重症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并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级医院各专科监护室医生需在重症医学科进行至少半年轮转培训,掌握呼吸机和ECMO等重要技术。
提升护理队伍建设
按照“十四五”规划,将重症监护专业护士列为紧缺人才,到2027年底实现护士专项培训“全覆盖”,省级专科护士人数突破1800人。同时,优化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岗位职责与薪酬挂钩。
四、推进服务领域改革
优化服务价格机制
将重症医学技术纳入动态调价范围,确保技术难度高、资源消耗大的项目优先调整,同时保障患者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提升行业吸引力
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政策倾斜,并通过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等激励机制,提升薪酬待遇。鼓励医疗机构为重症医学团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充分调动积极性。
该《实施方案》的出台,不仅是对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一次全面升级,也为重症医学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从人才培养到服务网络建设,从专科能力提升到价格机制优化,这些措施将共同推动陕西省重症医学领域迈向新高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针对卫健委发布的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新科室的政策,霍尔斯的专业医院咨询第三方公司专家团队可以为医院提供以下项目咨询服务,帮助医院顺利落地政策要求并实现全面发展:
1.科室规划与布局优化
- 提供新科室的设置方案,包括床位规划、区域布局、设备配置等。
- 结合医院现有资源,优化整体科室布局,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 为医院提供符合政策要求的可转换科室设计与改造方案。
2.新科室业务发展规划
- 制定新科室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医疗技术方向和服务模式创新。
- 协助医院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MDT),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 提供新科室品牌建设与宣传策略,吸引患者流量。
3.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
- 帮助医院制定重症医学相关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吸引高水平人才。
- 提供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方案,强化核心团队技术能力。
- 协助建立基于岗位责任的薪酬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4.政策解读与评估指导
- 解读政策细节,明确医院在科室设置与运营方面的合规性要求。
- 提供医院评审、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的全流程指导。
- 协助医院完成政策目标的自查和整改,确保达到评审标准。
5.设备配置与技术支持
- 提供医疗设备采购建议,规划符合政策要求的ICU设备配置(如ECMO、CRRT等)。
- 协助医院制定设备更新计划,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 提供医疗设备操作技术培训及管理支持。
6.运营管理与成本控制
- 优化新科室的运营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 提供成本控制方案,降低新科室运营初期的经济压力。
- 制定服务价格与医保衔接方案,保障新科室的经济可持续性。
7.质量管理与绩效提升
-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质控指标评估。
- 提供新科室运营指标的动态监控工具,帮助医院实现科学化管理。
- 通过质量改善和服务创新,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口碑。
8.信息化与智能化服务支持
- 推广“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服务,帮助优质资源下沉。
- 建设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和数据透明度。
- 提供数据分析与报告工具,辅助决策。
9.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 制定应急预案与资源调度机制,增强重大突发事件救治能力。
- 提供救援队伍建设支持,协助完成队伍配备与专业培训。
- 推动“移动ICU”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落地。
10.职称晋升与激励机制设计
- 协助医院为新科室医务人员设计职称晋升通道和评优激励制度。
- 提供绩效薪酬调整方案,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 帮助医院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
11.专科运营诊断与优化
- 针对重症医学及其他科室,提供运营诊断报告,发现瓶颈问题。
- 制定专科能力提升方案,帮助医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 协助医院开展专科特色服务,增强患者吸引力。
12.培训与能力建设
- 提供面向院长、科室主任的政策专题培训。
- 开展专业技能轮训课程,覆盖医生、护士及技术人员。
- 举办“管理+医疗”双轮驱动的综合能力提升课程。
通过上述咨询服务,协助医院全面提升新科室的规划、运营和管理能力,顺利达成政策目标,同时增强医院在区域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