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规模扩张转型到高质量发展的实用建议
继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0月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列出了5年任务清单。
同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在抓紧制定,将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相结合,形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
高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主基调,也成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医疗行业更需要高质量的发展,医疗行业中,提供最多优质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部分,高质量发展也是深化医改的核心内容。
提升医疗水平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水平是重点。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有高质量的学科。对此,国家层面特别强调要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打造专科集群。
既要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也要加大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倾斜力度,平衡优质资源区域布局,通过专科建设发挥横向带动和纵向带动作用,提升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
科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科研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条在《促进行动》中尤为显眼。国家大力支持公立医院牵头或参与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诊疗协同,科研成果服务于临床和疾病防控一线。
完善公立医院筹资机制
在人事管理、薪酬待遇、培养评价等方面,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动力,这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动机”。进入新阶段,“发动机”被赋予了新动力,其核心是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筹资机制,切实解决好一个“终极”问题——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长期困扰医疗卫生事业的问题——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倒挂,将在新时期得到化解。从“总量平衡,照顾各方承受能力”中可以看出价格调整背后的各种权衡和考量。这种价格调整,将改革的阻力降低到了最小,也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价格调整机制提供了基础。
价格调整突出公立医院的参与感
同时,价格调整格外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参与感,要求在建立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形成机制时,更多听取医院专家意见。
在薪酬分配制度上,也积极放权,国家层面确定薪酬总量后,薪酬科目、薪酬项目、薪酬分配、薪酬结构等都交给公立医院……这都是充分尊重公立医院、医疗客观规律的表现,也能更好地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为医务人员提供稳定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霍尔斯认为,如何在规模扩张转型到高质量发展进行平衡,是作为医院管理者要进行充分思考的,同时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是作为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