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投资筹建医院需要解决什么难题?如何获益
纵观整个医疗产业链,医院是产业链中最核心的一环,医疗服务的绝大部分需求都需要在医院这个平台完成。医院运行模式的变革将深刻影响医生的医疗行为以及药品定价机制的重新形成,并对医药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9年开始的医改目前主要还停留在“药改”上,而被认为是新医改成败关键的公立医院改革却始终踟蹰于“深水区”,剪不断、理还乱,缺乏顶层设计。
城镇化和老龄化驱动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配套,使得一批眼光敏锐、实力雄厚的资本盯上了未来5-10年投资的风口——医院。
对于奔跑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一线投资者来说,找标的是心中永远的痛,市场真的不缺钱,看目前资本对医院资产的追逐可见一斑, 2016年以来,如火如荼的公立医院改制和民营医院的投资与并购都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波的资本浪潮比之2009年新医改前后的那一次更为猛烈,冲在一线的大资本有大地产及上市公司。
筹建难题
但是,医院是一个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产业,医院筹建涉及面广,需注意事项多,风险性高。如何筹建医院?成为众多医院投资者面临的难题!
民营医院由于缺品牌、公信力、人才、设备、核心竞争力等,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运营发展十分艰难。
在项目立项、可行性调研分析阶段,应重点考虑如何与其它医疗机构区分开来,尽可能不与其形成竞争,选择空间大的市场。可行性分析必须建立在专业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数据说话,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确定目标人群、服务范围、医院定位及营销传播策略等。
首先解决人才问题
医院筹建,是典型的医疗资源型投资,而不是资金投资。医疗资源的储备、资源的掌控程度、资源的品质决定投资项目的品质和成败。
医生集团就是很好的证明。由专业医生组成的医生团队,可以靠租赁、与医院合作的方式白手起家,迅速崛起,很快发展壮大,原因就是有技术团队,掌控技术资源,而医生集团的品质,与技术团队的质量密切相关。相比那些新建的大规模的综合医院,因缺少人才,迟迟不能进入正常运营的医院,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因此,投资医院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人才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问题。必须在建设前,把医院技术团队的组建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技术团队还远远不是找几个专家学科带头人这么简单,而是组建“团队”,老中青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匹配,相对完整的技术组合。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医疗资源的储备,进入医院投资领域就是巨大风险。
投资筹建医院如何获益?
很多时候,资本并不是靠医院本身获得收益,筹办医院是为了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由传统产业向健康产业链转型,获取间接效益。
比如,作为物业、地产项目的补充,医院可以提高地产附加值,比如布局健康产业链,通过建立养护中心探索医养结合,与大学合作建立医学院,持续性满足人才需求;建立第三方检验中心,开展高端体检、健康管理、康复、临终关怀,研究制药制剂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来盈利。
作为产业链,社会资本个体的能力有限,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资源,包括国际合作,因此,民营医院只是上下游产业链延展项目落地的平台,是个人、机构、组织等各方聚集合作的落脚点,这样民营医院才能发展,才能做强做大,从数量走向质量。
结语
因此,资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复制筹建医院,而是要根据各方面条件,与公立医院合作,集聚资源。也正是基于此,合作共建作为一种创新,其实并没有固定模式,是公私合营的一种灵活机制。
当然,多主体合作必然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业务习惯的不同,但只要有清晰的规划定位,搭建起合作平台,创造匹配条件来适应,结合民营医院的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的运转体系,按照统一的流程规范走,就没有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