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下,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实用举
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的时期内,广大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指引性、纲要性文件。
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意见》对各层级公立医院提出了相 对应的指导与要求: 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 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 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
文件同时强调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等。
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意见》明确了临床专科建设、医学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等多个发力维度。
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指导意见中,文件提出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等。
实践出智慧,疫情防控常态下,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有着哪些有高度借鉴意义的创新举措?
医院绩效考核需要注重“六个突出”
绩效国考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协同促进,高质量的数据通过高质量的内涵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通过高质量的数据呈现。医院绩效考核需要注重“六个突出”。
一是突出核心技术,提升疑难危重诊疗能力;二是突出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三是突出科研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四是突出服务创新,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五是突出精细运营,提升医院内涵管理水平;六是突出医改定位,全面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学科发展是医院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医院管理者应把学科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要培植好学科建设的土壤。一是加固基础,包括健全医疗质量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新基建等;二是建设平台,包括构建科研平台、加强平台学科建设等;三是加强合作,协同创新;四是加强机制建设,签订科主任目标责任书,导向疑难危重症诊疗。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尤其是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显得极为重要。医院定期举行新药介绍会,国谈药尽早上会;建立采购机制,使国谈药进入快速、安全采购流程;对用药、手术、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和有效评估,追踪评价肿瘤药物的使用。
创新是推进医疗技术发展的关键动力
新技术的创新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医院成立心血管病医院,迅速开展了一批新技术,并围绕亚专科,打造分工明确的团队,把越来越的疑难复杂心血管病患者留在当地。
医疗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创新是推进医疗技术发展的关键动力。如医院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建立“卡脖子”技术清单,打造卓越人才梯队,建立临床技术科研平台,强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推进医疗技术发展。
霍尔斯结语
历经多轮改革,公立医院迎来了转方式、调结构、强内涵、重质量、抓成本、提效率、促精细的发展机遇期。新阶段要有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
高质量发展阶段,还需要公立医院从战略层面,创新医院体制、改革医院结构、合理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方面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