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竞争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属不易。

自2021年以来,医疗健康产业领域非常的繁荣,可以说如火如荼。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办医或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都在搭乘医疗健康产业的赛道进行转型、升级、扩张,目的都是更加贴近用户需求。这意味着,医疗服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
长期来看,医疗服务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支出项,在收入端(社保缴费人数)没有很大变动的情况下,长期支出本质是一笔本金的消耗。如果对自身品牌定位不准确,对发展方向缺少基本预判,而一味想着“摊大饼”,即使在短时间内能吸引需求用户占有一席市场,资源投入越来越多,成效却变得越来越微弱。

由此可见,基于自身多维度的品牌溢价力和规模化优势拥有的核心竞争力,自然是建立在以需求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生态上,从医疗服务产品的技术底层设计、渠道终端的选择、运营策略的制定,再从用户需求出发链接到用户体验的每一个医疗服务场景节点上,构建起以需求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这种以标准化、有温度的服务理念建立起的医疗健康产业模式,才是当下和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实际上,在医疗服务价值战略布局和运营能力实现双重突破的思路上,进展情况并没有践行的那么好,当下左右为难的多是为竞争力画大饼为噱头,而非其实战路径。这其实是资源和精力的巨大浪费。
显而易见,对于以公益性为出发点和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医院来说,承载过多医院价值的考量,如何平衡价值战略与运营能力的比重,是值得思考的。
打破常规善于创新
是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和产出的重要路径
从管理角度来看,大多数医院还是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中。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酒香,不仅怕巷子深,还怕巷子脏乱差,酒瓶丑劣挫,酒瓶好了,还怕拿在手里没有好的触感。甚至,酒香了,还需要与顾客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江小白,就是因为迎合了目标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赢得了市场青睐。
霍尔斯认为,一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实际上需要从“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方方面面做足文章,例如就诊路径和在线支付的便利性。医院的营销推广费用,分流一部分深入到了临床、服务一线,变成了临床研发和顾客服务成本,这种成本的增加,实际上是必要的,是医院营销成本根据市场需要的内化变迁。
如何抽离以往的包袱
又如何在医疗健康产业三个维度布局
夯实竞争底层逻辑至关重要
第一个维度是找到既能保持管理不僵化辅有弹性,又能明确竞争定位,还能够在竞争中敢于革自己的命(这比较纠结或痛苦)。这或许才是现在这个“抱残守缺”样子探寻到的最优解。
第二个维度是改变医院靠以往累积的规则、流程和制度惯性前进的习惯,在文化上强调担当,业务上强调务实敢为,主动推动事情往前走。相关人都有空间和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第三个维度则是医疗健康全产业链上重点布局,包括医院管理基本机制,比如预算管理、目标管理、运营管理、薪酬规范、绩效考核等方向性、指导性问题设计。
从“流量”时代进入“留量”时代
数字化互动、大数据精准投放
顾客线上牵移、留存与裂变成为主旋律
从医院品牌建设的角度看,除满足基础的自媒体PC、MC端展现传播功能外,还要在BAT生态里做布局,流量足够碎片化,用户足够碎片化,将内容投放到“双微一抖”,投放到能够触达用户的地方。
另外,医院网络营销要拥抱科技,利用科技手段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建立会员系统,引流到线上,通过社群营销结合系列的线上和线下活动,持续互动,增加患者粘性,实现会员获取、留存、互动与裂变。

从业务角度看,大多数医院依然如故进行的常规操作,既没有让结果突破行业认知,也没有再随之推出更多的创新玩法和产品。做不好业务运营是没有把握住行业规律,无论从市场认知还是内部共识上,更需要看重业务基本面是否稳定扎实,内功修炼能否到位。
尤其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下实现业绩的切实增长,这才是最现实的收益。如果呈现的是高速的增长,一定是有不合理的因素存在。也就是说,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下,所谓医疗服务改进的优势都远远称不上独特,独树一帜特征的医疗服务,需要在业务能力上来实践“合理性”和“内涵”。
重要通知
近期,响应国家号召,为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行顺利,让医院发展腾飞起来,享受到高质创新的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提升。
霍尔斯携手医院管理者协会、现代医院院长网、实战医培网等联袂打造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落地与实施。
从报名中筛选出10家作为创新示范院区打造,将在全国20多个权威媒体平台广为传播作为样板试点,同时也在医院管理协会官网进行名单公布,并且赠送由现代医院院长网赠送的”医疗权杖“一枚。
每一枚权杖都有一个独特ID编号,可以享受到一次院长专访撰稿新闻发布 。欢迎全国医院的踊跃参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