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通过闲置床位,内设养老服务的特色运营模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医院与护理院、养老机构合作,让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下沉基层;社区为老年患者设立“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巡诊……
近年来,为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各地开展了许多积极尝试,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在全社会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的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目前,我国医疗养老服务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如何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民营养老产业模式逐渐清晰
应重点关注医疗属性的缺失
经过了近十年时间的摸索,中国民营养老产业的模式已经基本清晰,就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其中,近几年机构养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相对较快,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纷纷参与其中。
而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由于盈利和市场渗透的难度较高,发展相对缓慢。虽然产业模式已经逐渐清晰,但是各类养老产品都在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医疗属性的缺失。
日本是全世界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都排名前列的国家,在“双低率”的对冲下,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但其凭借完备的国民社会保障体系与先进医疗技术,率先开展了“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时至今日,日本日趋成熟的“医养结合”模式依然是其稳居世界人均年龄最长寿国家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通过闲置床位
内设养老日托服务
日本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立法开始了较大转向。在运营资金方面将医保与介护保险资金接轨,由原先提供专业单一的诊室医疗转向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到临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运营模式,并承包社区护理中心的医疗服务。
截至2019年,在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带领下,日本的医疗机构中常设养老服务的医疗集团,已经超过500家,大部分医疗机构设置了康复床位和疗养中心。
我国特别是二级及以下医院,很多面临着床位利用率不足问题,这个时刻可以通过利用闲置床位,设置养老服务,可以有效实现创收。并且解决老年人日常的就医需求,日托服务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减少心里孤独。还可以提升病床利用率,增加病患粘度,增加病患流量,扩大医院品牌效应。
通过推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趋向复合化的评聘改革,调整薪资结构转变医生与护士的服务理念,使医护人员尤其是医学生更加注重养老服务的技能提升。
霍尔斯结语
霍尔斯认为,医养结合在养老模式中的运用绝非简单的“医院+养老院”的机构叠加,而是将医疗治理与康复护理在理念上进行融合,保障老年人在日常养老生活的同一场景中兼顾疾病治疗与康复护理的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合作机制建设。借鉴日本的特色做法,对我国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服务具有一定意义。
重要通知
响应中国国家战略方向,为了缓解一老一小面临的社会现实民生问题,同时,也让国家医疗资源得到更优化的使用,避免一些二级及以下医院的床位利用率不足,另一边却无法跟上市民的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现面向全国三四线城市征集医院日托、幼儿服务院内开办意见!
(日托养护、幼托)康养结合特色道路,霍尔斯将联合健乐护理在全国三四线城市范围内的医院院内开展,包策划筹建、包运营管理、包招徕入驻,—尤其适合床位利用率低的各级医院,轻资产重运营,形成院内日托中心优势:实现医、养、康真正的结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