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成医患矛盾重灾区 何解?
近日,常熟某医院一名儿科医生在医院被病儿家属拳脚相向,鼻骨被打成粉碎性骨折,随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二级。事后,打人者被依法刑事拘留。记者采访获 悉,儿科是目前医患矛盾较为集中的“重灾区”。面对“任务重、压力大、收入低”,常熟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避免开设儿科,以减少“风险”。
儿科诊室是目前医患关系矛盾突出的部门。某三级医院儿科主任表示,打人者拘留可以一定程度上打击“医闹”,但是不能 从根本上改变医患互不信任的局面。这位儿科主任已经从医35年。目前儿科诊室矛盾突出的原因还是在于病人(家属)对医生的不信任。医生现在开 “检查单、开药,家属都不是特别情愿,甚至有人在想“医生是不是又拿回扣了”这样的观念近十年来越来越普遍,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越来越 差。儿科疾病“具有生病急、变化快等特点,而同时病儿家属期望值又特别高,好能够“药到病除”,这自然不符合科学规律,因此易造成病儿家属不理解。
此外,儿科业务量巨大也是医患沟通不畅的重要客观原因。近两年门诊量分别达到12万7千例、13万2千例。普通门 诊医生每天诊治上百个孩子,留给每个病儿的时间有限,一些家属排了一小时队,看两分钟病,自然有怨气。一方面每天巨大的门诊量让儿科医生疲惫不堪;而另 一方面,病儿家属给予的压力,也让儿科医生充满焦虑。而忙碌的工作却未能给予医生更多的职业成就感。
相比其他科室,病儿年龄小,不会表达,主诉不清,往往需要家长陈述。“很多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齐上阵,无形中我们也会有巨大压力。”—— 这位医生说:“有一次我出诊,面孔比较严肃,一位家长批评我‘你们医生面孔怎么一直板着?’;后来我面带微笑,又有一位家属说我‘我家孩子都病成这样了, 你们居然还笑得出来?’,我这个讲的可不是段子,是真事。”
那究竟儿科医患矛盾如何缓解呢?医生们普遍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恢复原本的医患信任是关键。某三级医院管理医务科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双方互相信任,互 相理解,那事情就化解了。其实医生和家长是在一个起点,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至于如何恢复,这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