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涨薪或能“唤回“儿科”医生?
据许多媒体报道,儿科医生现在的缺口已经很大了,甚至还有“未来儿科医生处境艰难”这样的言论。真的是这样吗?又有什么措施来缓解或者解决这种状况?有些人是这样说的:
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支撑“爆棚”的儿科需求,上海应如何“补短板”破解困局。周蓓华委员近日代表医药卫生界提出,应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和待遇,保障其收入不低于平均值。
调查发现,上海目前综合性医院管理的儿科门诊或病房正在被逐渐边缘化,规模逐渐缩小。许多医院的儿科门诊已经无力接待患儿,有些医院甚至已经关闭儿科门诊。儿童专科医院虽不断扩大,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就诊需求。
周蓓华委员指出,按照市场规律,大量的儿科需求市场应该带来的是人才蜂拥而入,儿科蓬勃发展。但事实上,儿科医疗服务供给整体萎缩,儿科医生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令人堪忧。一方面,儿科医疗风险大,医疗纠纷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儿科医生的收入却难以与之匹配。儿科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用药少,检查少,耗材使用少,加之儿科诊断和治疗等劳动价值难以体现,造成其收入明显低于成人科室。
为此,周蓓华委员提出建议,设立独立的考核机制,设立专项的风险基金帮助医院解决儿科高风险带来的非责任事故的赔偿问题。同时,发展多层次的儿科医疗,通过医生的自由流动,多点执业,鼓励民营、外资医疗机构加入儿科医疗事业,满足社会对儿科医疗不断增长的需求。
不仅如此,周蓓华委员呼吁,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和待遇,通过专项投入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儿科,以保障其收入不低于平均值。对于目前严重缺乏医生的儿科小专业科室,打通医生流转通道,医院培训探索成人专科转岗机制,鼓励一部分成人专科的医生通过儿科强化训练后成为儿科专科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