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贵又麻烦的美国医疗体系好在哪里
在国内提起医疗改革熟悉的六个字莫过于“看病贵,看病难”,但是换个方向,来看看美国的医疗制度是怎样的我们再来评价。
诚然,美国有世界一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也有让你从头舒服到脚的优质服务。美国医院管理的接待大厅布置得像酒店的大堂,等候区里有舒适的沙发,不仅杂志和茶水一应俱全,儿童医院还会贴心地提供简单的玩具和适合小孩子的桌椅。和国内看个医生要人挤人地排半天队的情况相比,确实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等你拿到账单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程度的服务都是应该的。
由于市场化导向在美国医疗体系中被过分强调,导致医药定价完全不透明,同一种病不同医院的收费 标准会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在看病之前并不能预知会收到多大一张账单。其实有医疗保险还算好,不过每个月要交的保费可能也是很多人负担不起的。除雇主为 雇员提供的商业团体医保,以及可吃医疗“免费午餐”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穷人相对轻松外,“两头都不靠”的中低收入者是尴尬的,因此很多人选 择了“裸险”。
倘若“裸险”去看医生,那真是要分分钟破产的节奏。美国医生都相当于个体户,他们只是在医院培训、诊所挂号出诊,而放射科、药房等也可能天各一方,并不像 国内医院便利的一条龙服务。你可能在城北的诊所看了医生,需要预约到城南的医院拍片子,然后再预约去城西的药房取药。所以收账单的时候也是四面八方陆续寄 来的很多张,即使是感冒发烧这种小问题,终费用也不是一个让人轻松的数字。曾有研究表明,美国半数以上的个人破产,是因为付不起医疗账单。也正因为这一 个“贵”字,坐拥着一流医疗资源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地选择出国“漫游”求医。
除了“贵”,美国门诊的预约制度也让人有“等不起”的感觉。基本上每个有医疗保险的病人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寻常感冒发烧的小问题家庭医生就可以解决, 跟家庭医生预约的等待时间基本上在一周之内。但如果是需要看专科的特殊疾病,这个等待过程可能多达一两个月。不过在门诊预约制度以外,不少诊所也有 Walk in门诊或Urgent Care门诊,不需要预约,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病人的应急需求。
美国的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是历届政府头疼的问题之一,包括被舆论视为“美国社会保障体系45年来大变革”的“奥巴马医改”,虽然试图通过“让富人为 穷人埋单”的理念来彰显社会效率和公平,但仍然不是美国医疗体系痼疾的“良方”。美国政府似乎一直在医疗费用应该谁来买单这个问题上喋喋不休,却忽略了医 疗费为何如此昂贵的根本。
但必须承认的是,看起来又贵又麻烦的美国医疗体系,也有它的独到之处。特别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它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比如医疗费可以分期付款、 急诊必须“先救人后谈钱”等等。而在我眼中它大的优点是,如果我需要看一个好医生,不需要跋山涉水去那些大城市,可能在我居住的小城镇上不起眼的一间小 诊所里,就有着一位业内权威。
而中国的医疗体量虽然很大,但更大的是城乡差异,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了病患的“拥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的服务质量。同时,医生流动 性极差的现状也决定了“三甲永远是三甲的水平、县医院永远是县医院的水平”,让“拥堵”问题愈演愈烈。打破当下的利益格局,让已经功成名就的专家愿意“走 下去”,让优秀的青年医生能够“提上来”,或许是医改的一个出口。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