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民营医院被拍卖!民营医疗整合洗牌正在加速
这些年,在老百姓心目中,民营医院的形象一直不佳,艰难求生。疫情黑天鹅来袭后,民营医院的生存危机更加凸显。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
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对于扛不住风浪的中小型民营医院而言,倒闭、转让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12月5日,京东拍卖平台显示,宿迁市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下称“宿迁妇产医院”)重整意向投资人的第一次公开招募正式开启。参与重整的标的物涵盖了宿迁妇产医院名下的不动产、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医疗设备与办公设备、绿化苗及无形资产组合等,起拍价超4.26亿元,保证金8000万元。
截至12月6日下午3点,该拍卖活动共吸引了7382人围观,1人报名,但因无人出价,最终以流拍结束。
近年来,已有多家民营医院被低价拍卖,但愿意掏钱的买家却难寻。
- 2022年10月27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举办者相关权益在阿里资产平台进行司法拍卖,起拍价8.18亿元,评估价17.98亿元,此次拍卖吸引了超过1万人围观,但因无人报名和出价而流拍。
- 2022年1月,因经营不善,曾经号称“中原医疗第一股”的河南鹤壁京立医院被拍卖。据了解,鹤壁京立医院于2016年10月在新三板上市,但在2019年之后陷入连续亏损,最终因拖欠薪资、借贷融资纠纷等问题跌落神坛,走到了被拍卖的境地。
- 另一家大型民营综合医院焦作同仁医院,2021年底在网上被整体拍卖,起拍价为3.8亿元却因无一人竞价,导致“流拍”。该院是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的一家按照三级标准建设的民营综合医院,占地100余亩,规划床位1800张。
- 2021年8月,开业12年、拖欠职工社保近9年的江西中寰医院,因负债经营、持续亏损,被迫停诊,以3.8亿元起拍拍卖,但是随后拍卖失败。据了解,该院系江西一家民营企业投资7亿元,按国内三甲标准建设、床位规模达1500张的三级大型综合性民营医院。
- 2020年,重庆开县三桥医院有限公司传出第7次法拍的消息。这家由花店老板、餐馆老板等“小老板”众筹办医起家,长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医院,2014年成立,2016年停止运营,随后便陷入了“拍卖旋涡”,起拍价从2118.67万降低到900万,前6次拍卖均因“无人问津”流标。
……
这些医院最终走向拍卖的原因各异,有的是因为重投资欠债;有的是因为缺乏管理人才,经营不善;有的是因为投资公司“暴雷”;有的经营情况尚可,但耐不住长期亏损。在疫情催化下,更多医院经营上的弊端加速显露。
民营医院应做好自身定位,谨慎扩张规模
事实上,民营医院的发展已经成了近年来行业关注的重点。
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民营医院具有紧跟市场需求、富于创新、灵活性强等天然优势。民营医院的发展,既能对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体系形成有力补充,又能促进我国医疗资源的市场化流动;既缓解了公立医院的压力,又增加了医疗行业的整体活力,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就医选择和医疗服务,对我国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医院总量为3.55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18万家,民营医院2.37万家,民营医院占比66.7%,数量是公立医院的两倍,且民营医院近十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2%,行业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
而在市场、资本以及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民营医院迎来持续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因负债经营扩张而面临财务困境的民营医院并不罕见。
对于民营医院经营不善屡见不鲜的现象,霍尔斯医疗认为,民营医院的投资者一定要做好八大定位,即要从规模、品牌、市场、财务、学科、人才、培训、信息化等方面全方位考察。越是风大浪急的时候,越要有定力、有判断力,不能慌不择路,才能迎来转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