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患量不够,真的只是品牌出问题了吗?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的就医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医院因为医改政策,大部分收入不再像以前靠补贴和开药支撑。医疗行业势必要从过去的治疗功能性向多元性、服务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公立医院品牌建设变得十分重要。
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的资源不足导致的渴求性大于主动服务满足的特征,使公立医院管理层仅仅重视治疗功能服务,而对自己的整体品牌形象不加关注,他们认为“我给你治好病我就是上帝”,至于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支付等问题就都可以一概不管了。
正确的医院战略定位很重要
其实医疗需求市场是很大的 ,目前远没到饱满阶段,一旦发现病患量不足,医院难以坚持发展下去,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该清楚不是员工不努力,不是患者不给力,原因除了品牌建设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医院的发展背离了市场需求,没有按照当地患者发病规律,及市场导向为需要。医院战略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医院的“生死存亡”,这不是玩笑话,是血淋淋的教训。
医疗属性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的医疗服务已然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患者需求,需要从大健康向泛健康领域的延展,战略需要根据医院发展优势及市场需求趋势等进行个性化规划与延展。
创新医疗服务能力
霍尔斯表示,医院的发展很多停留在一个点子上的作用,缺乏全面的经营管理体系,除了坚持医疗技术质量的医院本质,还要与时俱进的对医疗服务进行创新改造,而不能一味的把科室因设而设,脱离医疗市场发展规律。
医疗服务面对的人群包括病人和亚健康人群,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对医疗的需求差别很大,疾病的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又各不相同。庞大而复杂的医疗市场,导致公立医院很难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通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进行市场的细分十分重要。
只有了解顾客不同的需求特征和需求变化规律,才能及时进行服务资源配置,作出合理的服务应对策略。由于公立医院的管理不专业,医院无法利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对顾客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因而也就难以实质性地推行“顾客满意”理念,影响了公立医品牌形象体系的构建。
虽然每一位病人的疾病与病况都不相同,所需的医疗服务与治疗也会因人而异,但是医院所提供的每一项医疗作业必须制定标准化流程,除了确保服务与医疗质量的一致性与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保障病人的安全,对其不造成任何伤害。
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与作业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顾客的需求,但是有一些顾客可能因为个人的需要与喜好不同,而要求提供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服务,例如更具隐私性与舒适性的单人病房、个人专属的特别护士等。
所以医院的标准化服务作业或流程,也要能够保持足够的弹性做法,以满足某些顾客的特殊需求,例如医院都会推出高阶套装式的健康检查项目,这种套装式的健康检查服务就不是必然不能改变的,应该根据顾客个人的特殊情形与需求,做个别检查单项的增减,这样才能满足个别顾客的需要。
对于医院的发展,霍尔斯医疗咨询公司一直坚信,系统比点子更规范,医院要善于“六轮驱动模型”发展医院的思路,带动医院全面“新体系” ,系統打造医院“新气象”,以正确的切入点打开区域医疗市场、技术、创新、服务、文化、中的绩效、流程、品牌、满意度、制度、CIS等方面介入深入的调研规划,才能形成对医院“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规划。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