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绩效2.0时代,医院如何掌握关键要素弯道超车?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结果是国家深化医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健委以雷霆之势发起全国首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二级公立医院考核快速纳入,如今每月上报已成医院惯例。“国考”已成为检验区域医疗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标准”、“指挥棒”和“风向标”。
绩考筑牢高质量发展内核
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作用下,公立医院亟待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途径,而绩效考核是重要切入点。
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加快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在质效双提升的基础上,再造品质医疗,这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是时代的命题。面对新挑战,地市级医院亟须优化升级,谋求新的战略转型。
绩考是大势所趋
随着近年来国家治理结构的转变,公立医院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寻找发展中的风险点,将发现和防范风险作为医院运营的重要内容;二是经历快速增长阶段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方面,绩效考核承担着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国家也明确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经费核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保政策调整、三级复审的重要依据。
面对多种问题带来的实际情景,对于三级医院绩效考核,要以专业的绩效系统建设经验为基础,综合分析55项标准,针对医院现实情况出具解决方案,才能使医院在国考中加分成为可能。
绩考为引导公立医院发展提供了“航标”
国家用同一个指标体系,同一个数据平台,同一把尺子对全国2000多家医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类别医院的功能定位、诊疗对象、专科特点分别进行排名,让不同类别的医院都能了解本院在全国同行中的位置和排名,找到差距,体现出了考核的公平、公正。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把方向性、全局性、规律性的改革举措和推动医院发展的关键要素,凝练成为具体指标,为引导公立医院发展提供了“航标”。从排名前10%的医院相关指标看,医疗机构提供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不断优化医师结构,持续提升医学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直以来,业界都希望能有一把尺子,对各类各级公立医院进行评价和衡量,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就是这样一把科学的尺子,能够量出医疗机构的优势和短板,帮助他们找到差距、找准方向。
从来没有完美的绩效考核,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
国家绩效考核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经历了艰难探索,应该正向看待,不能用某家医院的排名来简单地评判这套考核体系。因为是第一次“国考”,有的医院不够重视,在考核中曾出现数据质控问题;有的医院对于排名“过于执着”,甚至在信息上报时造假。这些都不是对绩效考核的正确理解和认知。
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医院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初衷”,认识到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为什么要上报最真实的信息,这比排名更加重要。这就需要开展医院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培训,避免“漂亮数据”、“表面文章”或“只盯着排名”,真正理解绩效考核是在帮助医院,了解如何利用考核完善自身的办院理念和方针。
事实证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路径和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并从外部对医疗机构形成了一种推动力,让医院有了紧迫感,从被动变为主动。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工作如能长期坚持,就可以推动医院从被动迎接突击检查转变为探索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霍尔斯表示,医院首先需要理清发展导向,而不是说指绩效考核指标导向是什么,发展导向就是什么。医院应该思考其在区市省内的定位,了解发展方向后才能理清发展导向,这也就相当于船舵。其次,医院内部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指标口径的统一校准,相当于船帆。最后,医院只有将这一系列的管理任务落实好,才能实现绩效考核扬帆起航。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