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三无”病人难认定 医院应急救助基金难申请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点击量: 时间:2016-05-07

  在医院中,有三类人让医院管理者头疼:医闹者、逃费者、医赖者。

  

  而后一个医赖者,这类患者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即 “三无”病人:所谓“三无”病人,通常是指一无治疗费、二无身份证明、三无责任承担机构的病人。这类患者在医院中不仅耗费医院很多资源,还给医院带来了不少损失。

  

  照理说,这类病人依照规定,可以申请应急救助基金,但是近期却碰到了尴尬。

  

  据了解,从2014年11月至今,河南省共有近300家医院申请应急救助基金,共涉及金额2500多万元,但通过层层审核,终只有1100余万元批复下来。究其原因,郑州一家医院管理这样认为:“医院拿不到这些东西,材料审核都不过关,这钱审核不了。”

  

  对于“三无”病人,他们一般都是先对其进行救治再向上申报,而由此产生的垫付费用,一年能达几十万元。由于具体落实细则的不到位,使得很多医院在应急救助的过程中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毕竟现在只针对急诊,但后期费用要比这高的多得多。都得好几十万,按照他那个标准的话,给我们回复的就是几千块钱。”

  

  河南省卫计委医政处主任吴浩介绍,目前应急救助存在的大问题,就是对“三无”和“无力支付”两类救助对象的身份认定。在应急救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国家并未对“三无”病人的认定提出明确划分,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依据,从而导致了多家医院应急救助基金迟迟不能到位。

  

  有人认为,一个病人晕倒在大街上,只要身上没带身份证件,又不能自主言语,这样的病人就是“三无”。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当时出警的民警认定就可以,还是需要后续大量的繁琐工作去认定,没有一个界定。公安部门无法界定,卫生行政部门更无法界定。三无病人的认定非常非常难。

  

  针对部分医院营销在应急救助时出现的入不敷出的现象,吴浩表示,因为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三无病人在抢救、急救时所花费的费用,不含稳定后的后期治疗费用,所以医院实际的花费肯定与补充的差距比较大。这是个政策理解问题。

  

  针对这类问题,河南省各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沟通、研讨基金拨付问题,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在确保基金使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改进审核方式,确保基金尽快拨付到位,受惠于民。

  

  在河南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董薇看来,这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绿色通道,才能把工作做好。把对救助对象的认定、资金审核流程、资金拨付和使用环节,尽量简化。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