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峰值未到,请给“带病上岗”的医护们多些理解
医务人员大面积感染,医疗资源面临挑战。一方面,大量非必要人员涌入医院,挤压了危重患者的医疗渠道,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另一方面,许多医务人员因感染而被迫离职,导致许多大医院出现“人手短缺”。不仅发热门诊,常规诊疗压力都很大!医护人员因感染而减少的同时患者数量激增。医疗系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日,全国多家医院纷纷报告“严重减员”,除了倡导行政职能部门人员上临床一线,有的医院号召无症状感染者和医护中的轻症继续工作,让症状严重的员工立即休息治疗,症状消失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有的医院安排阳性无症状感染者在阳性病房工作。
许多医院也指出,最严重的时刻可能还没有到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2月16日发布文件称,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医院短期内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在疫情下,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作为防御前线,感染医护人员人数持续增加,各部门减员严重。特别是急诊科和发热门诊近日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很多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努力坚持。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医疗高峰还没有到来。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12月16日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未来一到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将是国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困难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大大增加,冲击和压力大大增加,防控难度和艰辛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防疫二十条”和“防疫新十条”实施以来,各级医院,包括我们四院,防控形势任务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
包括阳性患者在内的患者大量涌入医院,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增加了感染人数,在职医务人员持续流失。同时,医院必须做好阳区病房建设、重症治疗改善、发热门诊扩建等困难工作,以及日常医疗救助工作,也需要大量医务人员的在职保障。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因人手不足,有医生带病上班,病人们还站着,医生却晕倒了,不省人事。
这样的令人心痛泪目的场面在多地均在上演。
12月15日,湖北武汉的一名护士无法站立,但仍站在工作台上,坚持配药。据她的同事说,她担心她的同事会太忙。她虽然站不起来,但坚持到下班,晚上才知道自己是阳性。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真的太难了!
医护群体是最直接接触新冠患者的群体,接触意味着比其他人更高的感染率。早在非典时期,就有大量医务人员死亡。在中国大陆有5327例病例和349例死亡,其中三分之一的死亡是在前线战斗的医务人员。至少有100名医务人员死亡。2020年武汉疫情中,武汉牺牲医务人员60人,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22人,死于猝死和过度劳累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28人,意外事故10人。“吹哨人”李文亮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许多医务人员已获救,但他们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坏
然而,医生不仅在疫情中面临感染和过劳死的风险,而且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杀害和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2019年,189人因杀害和伤害医生被判刑。医生治好了病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的治疗没有达到病人的期望,那就是你的失职和谋财害命,这就是我国医生的现状。
医务人员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挣钱养家,照顾家人。他们也有孩子和老人,他们也想置身于疫情之外在家照顾家人。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他们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治疗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不仅是专业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自我牺牲和自我奉献。任何人都可以在疫情中撤退,但他们不能。他们是抗击新冠肺炎的斗士,只有不断前进,才能打赢疫情。
我们所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在这里霍尔斯呼吁: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争取无感染或晚感染。症状不严重时尽量不要去医院,减少医疗资源的挤兑,对病情严重的人给予有限的医疗,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
医院应该怎么做?抗疫高峰期时候,带病坚持工作或者是没病的医生超负荷情况下至少在未来2-3个月会成为常态,我们仍将面临最大的考验与困难。为了建立医院公信力,我们呼吁医院应该理解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状况,医院绩效要为这些医护重要考虑。
这个时候的医院绩效应主要用于公益事业,不能够单纯以经济与工作量进行核算,大多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做,比如说疏导等工作量计算。各医院可以评选先进名额出来,根据医院自身特点,鼓励一些行为评选优秀团队及个人,这时候是医院文化与绩效发生融合的好时机,鼓励好人好事,鼓励这种奉献精神时候,单独奖励奖项。
最后,要加强医学相关人才的培养。疫情过后,许多父母不敢让孩子学医。学习成本高于其他专业,学历要求高,收入不匹配,回报期很长。因此,许多医生只能通过药物回扣或走穴来创收。国家必须确保医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良好的职业道路和相应的收入,以便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此外,国家财政应增加对一线医务人员的补贴,使他们的劳动与收入成正比。
最后,我们以《中国医生》中的一段话结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初心和誓言,我们的性命托付给了他们,他们的性命又能托付给谁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