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立医院人事改革 试点医院高薪资惹人羡
医生是整个医疗体系核心的资源,将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放到重要位置,公立医院改革才能取得实质进展,这已成为共识。深圳已经在两家试点医院医院进行"去编制化""去行政化"改革,建立以能力定岗、以岗定薪的薪酬分配制度。据悉,深圳今年将扩大改革试点的范围,再选择1-2家市属医院管理推进包括薪酬制度在内的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
试点医院平均薪酬56万元让国内同行羡慕
与实行编制管理的医院不同,深圳一家试点医院不再以级别定薪,而是以岗定薪,自主制定每个岗位的薪酬标准。为了替代编制在社保方面的优势,该医院还打破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聘用人员实行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据悉,该院医生平均年薪达56万元,其中高薪酬达到97万元, 高标准的薪酬也被内地医生所羡慕。
"这种以岗定薪的薪酬体系以医生的实力和贡献为本,能激励医生努力提高医术,为病人看好病,一切以病人为本。"港大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张医生说。来到医院的时候,医院主管只对她提三个要求,一是对病人态度要好,二是服务质量要好,三是工作要开心。由于医院实行岗位薪酬制度,医生的收入仅仅与诊疗质量和岗 位级别有关,而与看病数量、开药多少、检查多少"脱钩",有效地杜绝了过度医疗。"事实上,我来这里后总收入并不比我原来的高,但工作更有激情,收入也比 较阳光、体面。"张医生说。
去年,深圳另一家试点医院培训于12月28日开业,也进行"去行政化"和"去编制化"的改革。由于医院处于开业初期,薪酬制度尚未出台,但是医院正落实以能力定岗、以岗定薪的分配制度。
评价临床医务人员不再看发表多少论文
医生是整个医疗体系核心的资源,但此前这个关键群体的价值却被大大低估,尤其是以编制和身份定收入,导致医生薪酬待遇低,流失率高,全国各地都面临儿科、精神科、急救等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就建议,对于儿科、急救、麻醉等公益性比较强、经营效 益又比较低的科室,必须以百姓看病感受、满意度为重,大力扶持,改革医院运行评价考核制度,在人事招聘中优先录用,在绩效考核中加以倾斜,提高这些科室医 务人员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也建议,公立医院要通过深层次改革解除捆绑在医院、医生身上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压力,让儿科、急救、 麻醉等科室的人力短缺现象得到真正缓解。
作为全国医改先行城市,2014年6月,深圳在国内首推以临床指标为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对临床医生水平的高低,破除以职称和科研论文为标准,而以手术量和手术难度作为新评价体系的主角。目前,该评价体系正在市属公立医院营销试点进行。
为了让医生"减负",2015年9月,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对从事非医学研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评价。对从事医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实用型技术和创新能力评价。这意味着,今后,深圳评价医务人员工作水平如何,不 再看医生发了多少论文,而是看临床实践能力。而且评价结果还将作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培养、岗位聘任和薪酬分配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提高紧缺人才的薪酬待遇
但除了新建医院的试点外,其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改革目前似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薪酬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说,深圳今年将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 案,完善过渡期政策、岗位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方案和薪酬分配方案,并制定医院管理团队职业化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完善医院管理团 队工资分配办法。他透露,今年将选择1-2家市属医院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指导试点单位制定岗位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方案和薪酬分配方案".
同时,还将促进医疗卫生人才价值提升,比如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 照绩效工资总量的5%统筹安排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与其协议确定。
此外,对社康医务人员的考核也以岗位工作数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个人薪酬挂钩,并保障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不低于举办医院同类同级医务人员的平均水平。
"薪酬制度改革是要不断探索和试点的,不能冒进去做。"深圳市眼科医院医务科科长莫劲松说。可以看到的是,即便面临重重困难,深圳仍然打算从人事薪酬这块硬骨头下口,来突破深水区的医改困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