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全员合同制 同岗同酬同待遇
根据《意见》,医务人员将不再按编制管理,而是全员合同制,并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今后,医生将真正实现多点执业,可在医院全职、兼职,或自己开诊所。同时,医学生毕业后,必须在基地内经过3年社会化培训,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证。
“单位人”向“职业人”转变
此次公布的《意见》提出,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转向“职业人”;改革薪酬制度,完善激励约 束机制,激活人力资源。“如果‘单位人’的制度不破,就没办法改革。”韩晓芳说,事业单位的医院管理制度,造成医生资源都锁在体系内,流动不起来,导致没有好 医生。
医院实行聘用制同岗同酬
医生如何从单位人变为职业人?《意见》指出,要创新编制管理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同岗同酬同待遇,逐步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现在医院营销有两类人,一类编制内,一类编制外,待遇是不一样的。今后两类人要同岗同酬同待遇。
提出创新编制管理制度,就是要把编制背后的利益和待遇剥离,财政不再按编制补贴,“医疗机构根据实际需要来用人,不要老跟政府要编制,今后也没有那么多编制了”.
变身职业人医生表乐观
医院人事管理、薪酬制度改革后,医院将变成全员合同制。了解到这一制度转变后,不少医生都表示支持与期待。
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目前北京医生都属于编制内。一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表示,医生与其他职业一样,也会存在”一旦有了编制便开始混日子“的情 况,”把编制去掉,变成定期签署合同,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医生的职业态度,及时将一些不再适合从业的人员请出“,这位医生认为,医生队伍将可以由此进行整 顿。
此外,不少医生都表示从”单位人“到”职业人“,是医院人事管理、薪酬制度的积极改变。一名中医介绍,此前北京市虽然放开了多点执业的数量限制,但他本人 还是因难以获得本单位批准,而无法到其他医疗机构坐堂问诊,”未来可以和本单位签署合同,就能自行选择全职或兼职,也可以自己决定具体的出诊时间,医生本人对工作时间的支配权增加了“.
相对国外医生的薪酬,国内医生往往对自己的待遇并不满意,变成”职业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医生乐观地看待自己的职业前景:”我可以更方便地选择去 私立医院问诊,甚至干脆可以自己开一家诊所。“该医生还表示,医生选择多地问诊,也能够有效地方便患者就医,”有的专家号在公立医院很难挂上,甚至被号贩 子炒到了上千元。如果这种医生能去别的医院问诊,患者就可以多些就诊渠道“.
但是是否所有人员都可兼职?
相关负责人表示,院长等医院管理岗位须全职。医务人员是技术性的,多点执业可以把医疗资源激活,实现双向选择。现在推进的多点执业,只能说是改革的一个过渡性举措,不是真正的多点执业。说实 话,还有些不合理的地方,这边医院的钱养着,医生出去执业了,这叫什么多点执业?现在这种责权利不对等的所谓多点执业,必须改变。
真正的多点执业应该是兼职制度,也就是部分时间工作制度。比如说一位医生在公立医院签约为每周工作两天,另外三天去办诊所,或到民营医院执业,这完全可 以。但是合同要相应地约定责权利,既然你在我这儿就工作两天,我就只能给你这两天的薪酬待遇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他的几天跟我无关。
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可以兼职,比如公立医院的院长等管理岗位必须全职,只有技术岗位人员可以在部分工作时间出去执业。医院也必须明确哪些岗位可以兼职,哪些不可以。医院和医师可以双向选择,一旦签了协议就必须遵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