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不到位成药品零差率销售“拦路虎”
从2015年12月31日起,作为河南首家参与医改的某市级公立医院,近2000种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该政策是洛阳深化城市公立医院营销改革的举措之一,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洛阳计划用2年时间,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困境】试点3年曾无疾而终问题出在补贴上
所谓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指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以进价卖给患者,取消药品加成,旨在打破“以药养医”的弊端。
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对于群众来说,在药品支出上,可以实实在在省一笔。对于医院而言,似乎也可以通过调整后台价格轻松实现。然而事情远不像设想的那么顺利,在“试水”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3年后的2014年,这项政策却“悄悄”在该院终止了。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管理收入渠道将由原来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变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补助对于支持医院正常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补贴不到位,医院的财政‘窟窿’就补不上,长此以往,就很难实施下去。
【说法】让利千万元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医改势在必行,必须有医院先行先试。为保证该院顺利度过“试用期”,前两个月产生的费用将全部由市政府财政补助。这两个月期间,医院将积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探索科学合理的补助机制。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意义何在?对此,医院一医师感慨:培养一个普通医师需要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医院培训等至少11年时间,但他们的挂号费,目前“高端”的也只有5.5元。
“零差率”与真正缓解“看病贵”,还差多远?
“零差率”只是跨出了一小步,距离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关键在于真正打破医疗行业的逐利机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培训原负责人称,药品费用只占患者负担的一部分,检查费、材料费,都是“大头”。只有通过综合改革,才能切实为老百姓减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