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正文

医院发展一直温水煮青蛙,是因为陷入了以下误区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2-06-30

看过一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故事中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把青蛙放进装有凉水的锅里,然后加热使水的温度慢慢升高,青蛙习惯了水温的慢慢上升,而失去了逃生的本能,最后死掉。

青蛙因为习惯了水温的上升,安于现状,以至对外部环境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想逃,却也心有余而立不足。

反观医院绩效管理情况,是否也有此类情况。目前全国大部分医院都遭遇经营难问题,医护人员积极性不高,医院管理者安于现状,随着医院竞争的大潮涌来,却显得无所适从?

如何在结构性问题的夹缝中,找到绩效解决方案,挑战与机会同在。如果认识不到这些问题,医院经营管理将会遭遇“温水煮青蛙”现象,连医院怎样陷于危机都察觉不到,如果院长们不理解这个观点,如何给医院经营难“把脉”?

面对已经到来的“新时代”,不少医院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探索绩效变革。但说起绩效改革的成效,各家喜忧参半。综合大量医院绩效改革项目的成果和经验,以下6大绩效认知误区很可能会拖改革后腿:

误区一:绩效仍是奖金,改革只是改下分配方式

绩 效应是医院发展和运营的指挥棒。 绩效的导向直接反映了医院发展和运营的方向。

因此,绩效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改的是制度,革的是观念。它包括:“正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绩效方案—落地绩效解决问题—持续优化—周而复始”等部分。

且,改革过程中,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调动医院临床、职能各部门联动共进。虽然,最终改完,形成的是一纸新绩效方案和制度。但实质革新的是上到医院管理者,下到最基层医务人员对绩效管理观念的认知。

误区二:绩效和医院信息化/人员配置/基础建设,没关系

绩效改革前需要对医院临床、各职能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和诊断。涉及问题很多,包括:医院基建设施配置、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不同层级的重点专科数量和发展现状、医院执行力、财务情况、发展战略……每每问及这些问题,医院员工常会反问:这跟绩效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每家医院的实际问题都不一样。不同地区的医改政策落实程度也不同。甚至,医院的文化氛围也决定了绩效的落地实施效果。

而上述问题都将纳入绩效改革中,表现为细枝末节,体现在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中。

误区三:绩效改革就是院领导说了算,临床只负责执行和接受

真正成功的绩效改革,有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始末:科室访谈。

它涉及6方面内容:

方案设计前,与科主任、护士长调研沟通,聆听意见;

数据呈现后,与科室核对数据,确保准确无误;

新旧对比测算过程中,请临床科室参与其中,吸收、听取中肯合理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信息,让科室充分参与;

落地实施前,对临床科室进行绩效宣讲,让医务人员深入了解方案,从而引导工作行为的改善;

与科室讨论内部考核、二次分配等科内管理机制,做好院科两级管理的咨询辅导;

定期收集临床就绩效改革的意见,持续改进优化绩效方案。

误区四:绩效改革要一碗水端平,医护技薪酬“人人满意”

绩效改革的结构调整讲究平稳过渡、日趋完善。这需要分析医院过往数据,测算调整,并预估未来发展趋势,使绩效工作量同医务人员薪酬紧密关联,高度匹配。

但绩效是“做”出来的,绝不是算出来的,更不是切蛋糕分出来的。

误区五:绩效改革能复制,把别人家医院的拿过来、拷贝一下就行

无论是用什么方法论,绩效改革必须设计专属于自家医院的方案,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才是绩效改革的核心。

你可以学习别人成功经验的生产过程和思路,但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结果。绩效改革若“东施效颦”,结果只能是从上至下不满意。

误区六:绩效改革是咨询机构或绩效顾问的事

在绩效改革过程中,医院负有四项基本权责:

知情权,针对绩效改革的每个阶段、每个月、每周的工作,要求设立汇报机制,知情掌控;

参与权,不同阶段参与其中,深入工作,无缝衔接;

决策权,关键事项必要决策;

否决权,不达标准果断否决;

霍尔斯医疗咨询公司表示,医院绩效就像一只八爪鱼,拥有很多触手。这些触手延伸至医院管理的各个模块。随着绩效国考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有了发展指标导向,但是一味依靠指标不仅达不到“提质增效”,反而会陷入管理误区。

只有通过量身定制、细致调研、详尽沟通、平稳落实,才能让这只八爪鱼真正把八条甚至未知潜能下的更多条触手,伸展出来,去触及、拉拽、牵引医院,把各方面的管理都做得更深入、更科学、更有效果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