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还要经历哪些“磨难”
2.7万个医疗微信公众号在提供预约挂号等服务、6000个微信公众号已被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30分钟是患者微信挂号节省的时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关于充分利用互联网 等新兴技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中,分享了上述数据。移动互联网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促进个人健康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同 时,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数据共享呼声大
全国政协委员凌锋:医院管理之间病历数据没有联通,因而难以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病历记录,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方来英:目前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数据整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待解的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归属等。
全国人大代表王咏红:国内一些机构开展了健康大数据中心的设立和应用,但总体来说,收集范围较小,数据量远远不够,且搜集到的数据 没有关联性。各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不同程度实现了区域内互联互通,健康医疗数据成倍增长,但数据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此马化腾建议:“目前虽然大多数医院培训都有信息系统,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较少。监管部门可以建立配套政策法规,由满足要求且居民个人指定的第三方公司,按照 政策法规,在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存储信息,再由居民通过互联网授权查看、使用其对应的健康档案信息。
2、医生活力有待释放
医疗的核心资源是医生,充分激发医生活力绕不过去的两个问题,是执业身份和医疗风险。
马化腾表示,近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但部分地方仍然要求医生征得执业单位的同意,一些机构还以编制、科研项目、职称等条 件约束优秀医生外出执业。此外,现在的技术准入跟医院等级挂钩,能否开展相关手术主要取决于医院,而非医生是否具备相应资质,这限制了一些名医在基层医院 施展拳脚。建议相关机构在督促各地医疗机构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政策的同时,提供一些配套政策帮助消除“隐性障碍”,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凌锋说,日常诊断治疗存在临床风险,而我国医疗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医生无法顺利走出医院,面向市场独立执业和承担风险。建议完善医责险,明确医责险 的责任范围和赔付标准,为医生借用互联网平台独立执业减少后顾之忧。另外,建议修改相关法规,当医生获得执业资格之后,不再限制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行为的 场所,这样可以大范围鼓励医生建立个人品牌,发挥其积极性为更多患者服务。
3、监管与鼓励引导并重
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提出:针对夸大的网络宣传,付费搜索结果应当与自然搜索结果有显著区别,让网民一眼就能认出是付费广告。应建立国家网信办、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同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公民或其他组织举报互联网违法广告。若举报属实,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广告发布 者承担举证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徐亮说:就我们医院管理而言,每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至少投入1000万元。互联网技术在提高医疗效率方面会有很大贡献,甚 至可以帮助政府进行数据决策分析和监管,关键是要做好这些技术的管理和引导。监管应该由政府主导,医学专家参与。医疗是复杂而专业的学科,一定 要注意监管的专业性,发挥医学会的作用,各学科都制定出规范,在这些专业标准下引导互联网公司发展。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应该做好行业自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