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式”管理医生用药 不妨让第三方把关
合理用药是保障药物安全有效的前提。然而现实中,医生因为受到利益驱动或用药知识和用药习惯的影响,或仅仅因为患者的“要求”,导致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规范医生用药,重庆某医院引入“驾照式”管理制度,医生不合理用药将被记分,并与奖惩挂钩。这种管理模式效果如何?能否根本遏制“大处方”?
那么,不合理用药如何界定,由谁来评判?医院管理者组织了一个临床药剂组,由具有很强的药学知识的药剂师组成,他们像“交警”一样,对医院每位医生和每张处方进行审核和监督。而且,医院还研发了智能监控系统,像交通电子眼一样,监测医生用药情况。对不服气的医生,由院内专家召开评审会进行裁定。
不合理用药,处罚不是关键,关键是防止药物不合理使用、滥用现象的再度出现。所以,该院通过培训考核、模拟测试等方式,对医师进行继续教育,达到综合管控的效果。
这样的管理探索比以往许多医院对医疗质量只满足于粗放型管理要进步得多。如若执行到位,也能实现为患者排除风险、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缓解医患矛盾的良善初衷。
这种管理办法似乎值得推广。不过,医院培训自主“纠错”是否能达到公平、公正值得商榷。其实,无论是药剂师审核还是采取技术手段,都是医院内部的监管。医院或主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大大削弱了监管与惩罚力度。要想真正确保公正和效率则需要第三方机构来把关与认定。
“驾照式”管理医生用药,不妨将事实认定权,交给医师协会之类的机构。没有医师协会,也有必要设立医院、患者之外的第三方团队,组织第三方力量来监督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另外,医生开大处方并不一定是利益驱动或临床水平的问题,规避医疗风险也是导致医生开大处方的一个因素。因此,推行“驾照式”用药制的同时,也应完善医患之间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机制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