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正文

“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逐渐品牌化,“医疗”如何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11-19

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万张,比上年增加5.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1张。

 

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万个,比上年增加11.0%,床位488.2万张,比上年增加11.3%;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29.1万个(其中,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14.7万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332.8万张。

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9.93亿元,继续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向居家和社区提供延伸服务等。

 

各地也对医养领域不断出台新的利好政策,郑州对新申请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实施“一窗受理”,推动医养结合落在实处;陕西出台17项医养结合发展举措;上海十四五规划支持综合医院向康复、老年护理机构转型或发展特色学科。

11月16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说明,决议通过,新华社发布了全文。在此次决议中提到,要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总而言之,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医养将持续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的发展也日渐呈现品牌化、专业化的趋势。但养老机构中“医”如何实现创收呢?

医养结合实施路径

主流:目前以依托养老机构添置医疗功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运营、依托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系为主。

趋势:近几年来,依托医疗机构添置养老服务方式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

 

模式一:依托养老机构,添置医疗功能

 

模式二: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运营

 

模式三:依托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系

 

模式四:依托医疗机构,添置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医疗机构盈利点探讨

养老项目中医疗机构主要有医务室、诊所/门诊、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四种类型。其中,以门诊/诊所与专科医院为主流配置,其规模与资金投入适中,服务项目也与老年客户的需求点契合度较高。而医务室规模小、服务项目有限,综合医院投入高、经营压力较大,因此配置的均较少。

 

接下来霍尔斯就目前医养结合的两种主流模式——养老机构+门诊/诊所与养老机构+专科医院展开分析。

养老机构+门诊/诊所

养老机构内的门诊、诊所类医疗机构科室设置较为单一,以养老机构内部老人的常规诊疗服务为主,服务面较窄且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养老机构+诊所/门诊应通过扩展客群范围与拓宽服务边界,来增加营收、增强盈利,如:

 

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诊所与门诊可以将触角伸向周边社区,除了提供常规咨询、诊疗等服务外,可以利用线上健康服务平台,为周边居民提供基础体检服务,和社区合作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宣教、健康干预等服务,同时也是养老机构颇为有效的拓客方式。

提供诊疗及护理服务: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服务、代配药、健康咨询等,必要时可考虑采用上门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对周边居民的医疗辐射能力。

提供远程与转诊服务:利用机构的医疗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对接本地三级医院的远程诊疗与转诊服务。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