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发展高品质医疗,上海又有新规划
进一步推动高端医疗、国际医疗发展,上海市又有新规划了!
鼓励提供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
上海虹桥商务区公开“十四五”规划
2021年9月7日,上海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篇题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政策文件引发关注。

《规划》提出,为全面对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牢牢把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战略机遇,上海市将着力打造打造虹桥国际开放中央商务区,将其建设为承载落实国家战略,迎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区域。
在医疗方面,《规划》表示:要在“十三五”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正式运营的基础上,提升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功能,聚焦医疗健康产业,高品质发展形成1个医技中心、2家国际综合医院、10-12家专科医院、若干门诊部的医疗服务布局。同时,探索跨境跨区域医疗合作,打造医疗服务贸易平台,建设好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至于康养服务领域,《规划》则表示会支持高端医疗康养服务在商务区集聚。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提供临床前沿尖端技术服务、高水平医疗服务、先进适宜技术服务,优化医师区域注册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为外籍医务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在区域内诊疗提供入境、停留居留、执业便利。
此外,虹桥商务区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探索对区域内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争取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指标倾斜;探索放宽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
发展高品质、国际化医疗,探索康养、医疗旅游新模式,同时为社会办医放宽设备配置条件,鼓励多元化办医。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的医疗建设规划可谓相当明确,在利好政策引导下,或许能迸发出更多办医活力。
包含10家社会办医院
多主体“超级医院”即将建成
据霍尔斯智库了解,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经基本建成。
在园区落地的一大批高品质医疗机构中,除了公立的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外,已经形成“1家医技中心、10家国际国内高品质医院(涵盖儿童、妇产科、美容、肿瘤、骨科、脑科、康复等领域)、10多家医技/门诊机构”的1+10+X多元办医布局。
“东方网”有报道称,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引入的10家规模化的社会办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包括正在建设的泰和诚肿瘤医院(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新加坡百汇医院、星晨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慈弘妇产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合作)、绿叶利兰综合医院(与美国克利夫兰联合中心合作)等,园区的总床位数达到3750张,总投资额约为130亿元。
“十四五”末,园区10家社会办医医院将全部建成,其中7家实现对外运营。

而未来,院区还将向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医生经纪等领域拓展延伸,集聚大型医疗服务建设成为一家多主体的“超级医院”。
大力发展国际医疗
上海“十四五”多举措强化社会办医
2021年7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部内容,立志将上海市建设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城市之一,特别强调要发展国际医疗和高端医疗:
-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国际医疗部,推进医疗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 积极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家庭医生服务市场,扩大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 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地,对社会办医预留规划发展空间,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发展……
而在推进公私医院协同发展方面,上海市也鼓励推进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支持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如今,湖南、天津、浙江、海南、上海、山东、内蒙古等省市地区均已出台“十四五”规划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另一方面也有上海、西安、成都、济南、保定多地规划建设大型医疗城,为高质量社会办医创造土壤。
希望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十四五”能成为社会办医突破发展的起跳板,在品牌、技术、服务、口碑等各方面获得全社会的认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