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500万欠款背后的难题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4-11-29

药品短缺,基层院长的无奈
“我们欠药企500万元,一年多没有回款了,很多药品已经断货。”这是山东某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心声。近年来,药品短缺已成为困扰基层医疗机构的难题。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常见药品长期断供,甚至一些抗生素也经常缺货。院长无奈地表示:“只能让患者去药房或县级医院自行购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试图通过建立“联动配备使用、集中供应配送、短缺预警处置”三大机制,规范和优化基层药品种类,从根本上缓解基层药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然而,政策实施的成效如何,仍需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关键问题。

 

基层用药难的根源在哪里?
尽管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诊疗任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95.5亿,其中基层机构占比高达51.8%。然而,在庞大的诊疗任务背后,药品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经国家卫健委专题调研发现,基层用药难的主要原因包括:

  1. 药品供应链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种类少,用量低且分布广,尤其是中西部和偏远地区,药企因配送成本高而积极性不足,导致药品供应不稳定。
  2. 药学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不足,对药物治疗新方法掌握不全,部分适用药品因缺乏信心或能力无法配备使用。
  3. 上下转诊用药衔接差: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信息系统未联通,导致转诊患者的用药无法实现互认共享。
  4. 资金链断裂:基层机构收入主要依赖医保资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然而,这两项资金常常不能足额及时到账,导致基层医院负债累累,无力支付药品款项,进一步加剧药品短缺。

 

资金短缺:药品断供的核心问题
“我们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以往半年到账一次,正常应给500万元,现在只给了50万元;医保报销资金每月结算,但100万元的报销只到账60万元。”另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坦言,由于收支两条线和药品零差价政策,乡镇卫生院自身垫付能力极为有限,只能眼看药品断供。

这一问题并非孤例。在辽宁昌图县,一位医务人员指出:“医保资金周转不畅导致基层机构资金链断裂,直接影响药品采购。”药企工作人员也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医保资金高度依赖,资金拨付延迟让应收账款急剧攀升,特别是一年以上的账期压力巨大。”

政策能否解困?仍需多方努力
此次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建立新机制,提升基层药品配备和使用能力。这无疑为基层药品短缺问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机制的优化尚不足以彻底缓解药品短缺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短缺这一核心问题亟需解决。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破解基层药品断供的困局,需政府、医保部门、药企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发力:

  1. 优化医保资金拨付机制:确保医保资金足额及时到账,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现金流。
  2.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弥补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缺口。
  3. 建立长期稳定的药品采购机制:通过集中采购、批量配送和短缺药品储备机制,降低药企配送成本,提高基层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4. 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加强基层药学人员培训,推进基层与上级医院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转诊患者用药无缝对接。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其药品供应问题事关亿万百姓的健康福祉。解决基层药品短缺,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唯有多方协作,共同破题,才能让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成为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