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癌症高发疾病谱
来源:Admin5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3-04-03
国家癌症中心和中科院联合发布最新最新癌症高发数据分析,涉及了中国31个省、区、市,覆盖了3.8亿人口。与以往不同,该报告首次公布了各省主要癌症流行情况,结果显示各省主要癌症的流行和高死亡率有一定差异。以中国最高发癌症——肺癌为例,在西藏、甘肃和青海,肺癌并不是首位。鼻咽癌在中国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20,但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却是易患癌种,发病率位居第五。
癌症发病的地域差异与各省市的产业结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随着卫生建设和数据统计的不断成熟,各个地区将有更清晰的易患癌种排列,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No.1
肺癌仍是头号杀手
年轻人发病率趋高
从发病例数看,肺癌仍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6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81万,65.70万人因肺癌死亡。
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中国683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剔除不符合质控标准,最终纳入487个登记处数据,共覆盖1.92亿城市人口,1.88亿农村人口。
肺癌发病率在28个省区市中居首位,不过在西藏、甘肃和青海居第二位。肺癌死亡率在26个省区市位居首位,但在甘肃、青海、广西、海南和西藏居第二位。
在一线城市肺癌一样不容忽视。以上海为例,无论男性和女性,肺癌均居发病和死亡的第一位。
肺癌是2016年上海市发病和死亡数量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病例超过1.4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病例的19.34%,粗发病率为99.41/10万。9170例因肺癌而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4.78%。
支修益分析,部分省份的肺癌患病数据较低与老龄化进程加快,肺癌未完全检出有关。而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加上医疗水平更高,更易查出相关疾病。
肺癌每年发病例数约83万,这可能和中国居高不下的吸烟率有关。《柳叶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曾发表研究显示,中国20岁或以上成年人中,45.2%的癌症死亡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关,如吸烟。中国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的24%和4.8%可归因于吸烟。
其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还有二手烟、饮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紫外线照射和PM2.5等。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也有年轻化趋势。
有数据统计,中国年轻肺癌发病率为12.1%。相比之下,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中,美国年轻患者的肺癌发病率为4%左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内科等研究团队分析“年轻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时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年轻患者确诊为早期肺癌时,因为在体检时发现了肺结节, 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磨玻璃结节的患病率持续升高。
不过,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肺癌筛查指南中,并不推荐50岁以下或吸烟少于20年的无呼吸道症状人群行低剂量CT筛查肺癌,这可能会引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支修益分析,一些年轻人从十几岁就开始抽烟,到30多岁已经有将近20年烟龄;此外,年轻人还可能吸二手烟、三手烟,长期暴露在烟霾环境下,易引发肺癌。
No.2
北上广不易患食管癌
但小心肾癌和鼻咽癌
这次的癌症流行报告首次公开不同省份人口的患癌情况,可发现,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病及死亡率呈现地区差异。
例如,中国31个省(区、市)中,甲状腺癌在中国发病位居第七位,但在天津、浙江、新疆上升为第二位。
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地区的人不易患食管癌,尽管这种癌症发病率在中国居第六位,但在以上地区都位居第15位左右。而且在上海市和天津市,食管癌死亡率已下降至第10位。
但肾癌在北京和上海的发病率,却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均进入地区癌症发病率前十,而该类癌症的发病率在中国整体排名第15。
广东省高发癌症图谱的典型特点是鼻咽癌,位列第六位,但在中国整体癌症发病率却排在第20位。与此情况相似的还有广西和海南。
鼻咽癌甚至被称为“广东癌”。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孟瑞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中国;而中国专家粗略统计发现,中国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华南六省,其中广东位居首位。
天津、浙江和新疆地区的人更易患甲状腺癌,这种发病率中国居第七位的癌症,在以上地区都居第二位。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人,更易因膀胱癌死亡,死亡率都位居前10位。
根据地区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高发为主。但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仍然呈现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同时伴有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位居前列的情况。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国癌症的特点是“穷癌”下降,“富癌”上升。
以前中国低发而发达国家高发的所谓“富癌”,比如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些癌症的发病跟现代式“富贵”生活方式有相当的关系,特别是肥胖、久坐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
而中国传统高发而且预后较差的所谓“穷癌”,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死亡率则逐年降低。但下降并不明显,仍旧居相对较高位。
No.3
西部地区女性肺癌高发
上海、新疆男性当心前列腺癌
性别差异,也使得癌症死亡率及所患癌症类型有所不同。
从数量上来看,2016年,男性新发癌症223.43万例,死亡153.07万例;女性新发癌症182.96万例,死亡88.28万例。男性癌症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以及0-74岁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癌症在不同地区和性别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此外,规范的癌症筛查和早期诊断也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上海和新疆的男性,更易因前列腺癌死亡,死亡率都位居前10位;山西、河南、湖南、贵州、甘肃和青海的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更高,在以上地区都位居前10位。
此外,西部地区女性的肺癌发病率超过了乳腺癌,成为该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癌症。
No.4
癌症正在成为常见病?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癌症也是世界各地死亡人群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2020年近1000万例(或近六分之一)死亡由癌症导致。其中,最常见的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以及前列腺癌。
癌症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全球范围内,据估计每年有超过1,9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其中近1,000万人最终因此去世。
这与中国披露的数据多有相似。据2016年癌症数据调查结果来看,中国排名前10的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其中,前5位的发病情况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57.27%。
在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诊断的癌症患者超过500万人,癌症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癌症的发病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尽管癌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规范的防癌体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因此,加强癌症的防治工作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癌意识,对于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癌症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变得更加容易。例如,使用胃肠镜可以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低剂量螺旋CT可以用于早期肺癌筛查,而乳腺癌的筛查可以使用超声结合钼靶等技术。
对于肺癌的防治,筛查是非常重要的。CT设备是肺癌筛查的一种常见手段,已经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通过CT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肺结节或早期肺癌,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和筛查间隔时间非常重要,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筛查计划。
此外,除了筛查,还有许多其他措施可以帮助预防癌症,例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体检,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中等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癌症。
癌症发病的地域差异与各省市的产业结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随着卫生建设和数据统计的不断成熟,各个地区将有更清晰的易患癌种排列,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No.1
肺癌仍是头号杀手
年轻人发病率趋高
从发病例数看,肺癌仍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6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81万,65.70万人因肺癌死亡。
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中国683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剔除不符合质控标准,最终纳入487个登记处数据,共覆盖1.92亿城市人口,1.88亿农村人口。
肺癌发病率在28个省区市中居首位,不过在西藏、甘肃和青海居第二位。肺癌死亡率在26个省区市位居首位,但在甘肃、青海、广西、海南和西藏居第二位。
在一线城市肺癌一样不容忽视。以上海为例,无论男性和女性,肺癌均居发病和死亡的第一位。
肺癌是2016年上海市发病和死亡数量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病例超过1.4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病例的19.34%,粗发病率为99.41/10万。9170例因肺癌而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4.78%。
支修益分析,部分省份的肺癌患病数据较低与老龄化进程加快,肺癌未完全检出有关。而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加上医疗水平更高,更易查出相关疾病。
肺癌每年发病例数约83万,这可能和中国居高不下的吸烟率有关。《柳叶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曾发表研究显示,中国20岁或以上成年人中,45.2%的癌症死亡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关,如吸烟。中国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的24%和4.8%可归因于吸烟。
其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还有二手烟、饮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紫外线照射和PM2.5等。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也有年轻化趋势。
有数据统计,中国年轻肺癌发病率为12.1%。相比之下,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中,美国年轻患者的肺癌发病率为4%左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内科等研究团队分析“年轻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时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年轻患者确诊为早期肺癌时,因为在体检时发现了肺结节, 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磨玻璃结节的患病率持续升高。
不过,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肺癌筛查指南中,并不推荐50岁以下或吸烟少于20年的无呼吸道症状人群行低剂量CT筛查肺癌,这可能会引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支修益分析,一些年轻人从十几岁就开始抽烟,到30多岁已经有将近20年烟龄;此外,年轻人还可能吸二手烟、三手烟,长期暴露在烟霾环境下,易引发肺癌。
No.2
北上广不易患食管癌
但小心肾癌和鼻咽癌
这次的癌症流行报告首次公开不同省份人口的患癌情况,可发现,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病及死亡率呈现地区差异。
例如,中国31个省(区、市)中,甲状腺癌在中国发病位居第七位,但在天津、浙江、新疆上升为第二位。
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地区的人不易患食管癌,尽管这种癌症发病率在中国居第六位,但在以上地区都位居第15位左右。而且在上海市和天津市,食管癌死亡率已下降至第10位。
但肾癌在北京和上海的发病率,却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均进入地区癌症发病率前十,而该类癌症的发病率在中国整体排名第15。
广东省高发癌症图谱的典型特点是鼻咽癌,位列第六位,但在中国整体癌症发病率却排在第20位。与此情况相似的还有广西和海南。
鼻咽癌甚至被称为“广东癌”。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孟瑞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中国;而中国专家粗略统计发现,中国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华南六省,其中广东位居首位。
天津、浙江和新疆地区的人更易患甲状腺癌,这种发病率中国居第七位的癌症,在以上地区都居第二位。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人,更易因膀胱癌死亡,死亡率都位居前10位。
根据地区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高发为主。但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仍然呈现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同时伴有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位居前列的情况。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国癌症的特点是“穷癌”下降,“富癌”上升。
以前中国低发而发达国家高发的所谓“富癌”,比如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些癌症的发病跟现代式“富贵”生活方式有相当的关系,特别是肥胖、久坐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
而中国传统高发而且预后较差的所谓“穷癌”,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死亡率则逐年降低。但下降并不明显,仍旧居相对较高位。
No.3
西部地区女性肺癌高发
上海、新疆男性当心前列腺癌
性别差异,也使得癌症死亡率及所患癌症类型有所不同。
从数量上来看,2016年,男性新发癌症223.43万例,死亡153.07万例;女性新发癌症182.96万例,死亡88.28万例。男性癌症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以及0-74岁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癌症在不同地区和性别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此外,规范的癌症筛查和早期诊断也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上海和新疆的男性,更易因前列腺癌死亡,死亡率都位居前10位;山西、河南、湖南、贵州、甘肃和青海的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更高,在以上地区都位居前10位。
此外,西部地区女性的肺癌发病率超过了乳腺癌,成为该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癌症。
No.4
癌症正在成为常见病?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癌症也是世界各地死亡人群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2020年近1000万例(或近六分之一)死亡由癌症导致。其中,最常见的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以及前列腺癌。
癌症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全球范围内,据估计每年有超过1,9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其中近1,000万人最终因此去世。
这与中国披露的数据多有相似。据2016年癌症数据调查结果来看,中国排名前10的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其中,前5位的发病情况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57.27%。
在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诊断的癌症患者超过500万人,癌症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癌症的发病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尽管癌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规范的防癌体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因此,加强癌症的防治工作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癌意识,对于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癌症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变得更加容易。例如,使用胃肠镜可以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低剂量螺旋CT可以用于早期肺癌筛查,而乳腺癌的筛查可以使用超声结合钼靶等技术。
对于肺癌的防治,筛查是非常重要的。CT设备是肺癌筛查的一种常见手段,已经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通过CT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肺结节或早期肺癌,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和筛查间隔时间非常重要,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筛查计划。
此外,除了筛查,还有许多其他措施可以帮助预防癌症,例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体检,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中等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癌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