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办公室关于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监测分析的通知。按照《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有序推进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报告概述了所取得的进展和评估结果。
2022年,国家卫健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修订完善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委细化相关工作要求,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化支撑体系,考核工作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同步。同时,委员会不断提高数据平台使用的便利性,开展政策宣传、指标解读、业务指导、专业问答等,更新出版了11版问答手册,回答问题5余条。这些努力有助于继续深化二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
2021年,共有5,456家二级公立医院参与绩效考核,其中西医医院3,675家(综合医院3,037家,专科医院638家)和中医医院1,781家。与2020年相比,新增2家医院纳入考核,212家医院因合并、升级/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
数据显示,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临床服务能力和诊疗支持能力持续提升,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患者满意度持续上升。二级公立医院大部分指标通过三年绩效考核指导稳步提升,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二级公立医院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二级公立医院在2021年的发展情况。其中提到,二级公立医院在收支结构上有所提升,药品收入占比和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下降,次均费用也有所降低;人员结构方面医护比例持平,紧缺医师数量增加,人才培养经费增加,专科能力整体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稳中有升,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也有所增加。同时,一些城市二级公立医院正在转型为接续性医疗机构。
一、通过绩效考核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021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能力虽稳步增强,但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仍存在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在药物使用方面,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为45.73%,较2020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基本药物主体地位不明显;在考虑收治患者的疾病复杂程度等因素后,仍有约55%的二级综合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达到低于40DDDs的要求。在人员结构方面,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数量虽较2020年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低于二级公立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整体的增长速度。
此外,仍有个别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尚未配备麻醉、儿科或病理医师,或紧缺医师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仍有200余家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等级为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在能耗支出方面,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26.89元,较2020年有所上升,且明显高于三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90.53元),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的万元能耗占比多年来一直位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注重成本控制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运营管理方面,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
(二)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在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等体现医疗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效果的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东北、华东地区二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相对较低,且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相较2020年进一步拉大;西北、东北地区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疗盈余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且区域内医疗盈余为负的二级公立医院比例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浙江等省份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体现收治患者疑难程度的CMI值、三级及以上手术占比,以及能够诊疗的病种覆盖范围明显优于其他省份。
二是部分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在科室设置的完整程度、诊疗疾病的覆盖范围、能够开展手术和操作的种类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不同地区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快推进二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办医主体责任,以绩效考核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合力作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省级层面绩效考核工作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引导二级公立医院落实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支持医院优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二是加强部门间协调,研究建立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落地,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着力推动二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聚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支持二级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二级公立医院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医联体建设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持续推进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同质化发展。指导纳入“千县工程”的县医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提升二级医院主要临床专科能力,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
(三)持续优化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坚持属地化原则,持续加强辖区内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组织,指导医院提升填报数据质量,进一步做好数据结果分析与运用。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结合各二级公立医院的发展阶段和实际特点,指导和帮助医院因地制宜解决绩效考核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引导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运营风险、化解债务危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