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全国“五大中心”建设超过1.4万个
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全国5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日间手术国家一级推荐的目录超过700项,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看病难、手术难的问题。
本次新闻发布会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我国通过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具体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
焦雅辉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一手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增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另一方面,抓需求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比较强烈的问题,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和明白就医。
改善医疗服务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日间手术、分娩镇痛等等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在基层医疗机构为慢性病患者开具长期处方,即一张处方可以延长到两个月、三个月,减少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往返奔波于医疗机构和家庭之间。“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长期处方的政策惠及了更多的慢性病患者。”焦雅辉说。
远程医疗和智慧医院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时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和智慧医院的建设,用互联网技术延伸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让优质的医疗服务能够到患者身边。同时,着力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儿童大病救治。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另外,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们把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一老一小一贫’等弱势群体,增强其就医获得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5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超过4800家医院能够提供精准的分时段预约诊疗。另外,有2000多家医院提供多学科诊疗的服务模式,“我们知道多学科诊疗主要解决就是疑难危重疾病,解决诊断难的问题,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日间手术建设
接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以及36%的二级公立医院都开展了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国家一级推荐目录超过700项。日间手术的模式有效缓解了手术难的问题。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推广分娩镇痛试点工作,从统计数据来看,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从2017年的28%上升至53%,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五大中心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五大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为重点提升急诊急救能力。目前,全国“五大中心”建设超过1.4万个,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改善医疗服务的具体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构建了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造性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一共依托了22家医院设置了12个国家医学中心。深化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改革,医疗服务模式和医学技术加速创新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持续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有效诊治。
”
申明: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当属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及信息传播,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在此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