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医院托管 > 正文

关于医院PPP项目引进,需要注意的三大问题!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08-26

       医疗已成为社会资本最关注的行业之一。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一直是政府明确的政策取向。

       国务院3月16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教育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对PPP项目进行论证。

       大方向明确后,就是实际问题。哪些项目可以开展PPP?发展PPP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相信是每一个对医疗PPP感兴趣的医院和资本都关心的问题。

一、关于PPP的适用范围

       PPP有四个核心概念:公平的市场竞争从源头上,通过公平竞争机制,选择合适的融资人解决“三个一体化”问题;合理的投资回报;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企业可以外包一些风险;真正的物有所值让人民受益,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从适用范围来看,PPP适用于政府负责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有用户付费、有运营收入、有健全市场机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纯公益项目也可以通过BTO(租赁服务费)和影子付费(按使用量付费)引入社会资本。

       此外,还可用于成套项目的子项目,如医院新建停车场、新建、改扩建住院部、检验检测中心、医院迁建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还有一部分是完整的项目服务,比如医院核心医疗服务之后的物业和住院服务。也可用于“捆绑”项目,如医养结合、利用医院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等。

二、关于医院的定性问题

       目前有两种选择: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院,但明确公立医院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产权实现多样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规定:“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可见,目前的政策取向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考虑到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用事业属性是医改的原则要求,非营利性医院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改革后大部分公立医院仍被归为非营利性医院。

       但非营利性医院的收入只能用于医院发展,不能用于股东分红。对于投资者来说,显然缺乏明确的回报机制。

       公立医院改制为营利性医院是合法的,这种安排可以得到社会投资者的积极响应。但是,营利性医院性质敏感,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

       尤其是地方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公立医院,如实行PPP后的营利性医院,势必会面临医院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强烈抵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谨慎。

三、关于建立合理的收益回报机制和退出机制

       PPP模式注重长期合作、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允许为社会资本提供合理的投资回报。

       但就目前公立医院PPP案例而言,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立医院大多定性为非营利性医院,受非营利性医院利润不得用于股东分红的规定约束。一般没有明确的投资回报设计或者回报来源难以满足要求。但政府多采取私有化或股份制改革,财政不支付可行性缺口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PPP项目的积极性,也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

       霍尔斯认为,相关部门应在医疗行业积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财政对可行性缺口进行补助,从而扶植实施购买力平价的医院更好地开展经营;

       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参与运作后勤服务、营利性科室、配套养老、康复产业等方式,创造合理的收入来源;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设计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购买力平价模式,这既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也可以同时保证政府对公共医疗资源支配的主动权。

霍尔斯结语:

       医疗行业PPP项目的运作关系到区域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核心医疗团队的稳定、医院的学科建设等,社会影响较大,需慎之又慎。

       整体而言,目前医院PPP项目运作模式具备可行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障碍,但是相信通过顶层设计的不断明朗、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操作规范的不断完善、典型案例的逐渐推出、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运营管理的进一步深入,医疗行业PPP项目的前景会非常广阔。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