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正文

当“绩考”遇到“疫考”,公立医院要化挑战为机遇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07-22

       新冠肺炎疫情给医院的运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公立医院普遍面临运营成本增加、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当“绩考”遇到“疫考”,公立医院面临着DRGs医保付费改革、临床路径单病种、耗材零加成等等全新问题,又该如何创新管理、降本增效

       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进入全新阶段。

       那么,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如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要在把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关卡的基础上,在创新医院管理、提升运行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下大力气,化挑战为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医院管理上,要建立医院“平战结合”公卫应急体系

       疫情常态化时期,医院首要的任务是打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提升公卫应急处置能力,可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成立院内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应急快速响应与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平时练兵、战时迅速运行的“平战结合”防控体系,确保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提升医院运行效率方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

       运营管理一直是公立医院管理的短板弱项,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导致医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防控需求成本大幅上升,加之耗材零加成、医保付费改革等政策的实施,对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院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充分发挥绩效的指挥棒作用,探索构建基于DRG的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控体系,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医疗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平衡。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要强化绩效引导作用,分类分层建立体现知识价值的绩效薪酬评价体系,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构建内部的正向激励制度,最大程度增强动力、激发潜力、释放活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是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公立医院落实“四早”要求,全力以赴加强医疗救治,发挥了疫情防控主力军作用。

       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弱项,医防协同机制不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难、发热门诊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公立医院在疫情防控早期的监测预警能力及预防处置。

       因此,建议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有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新冠肺炎疫情等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

       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成立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委员会,设置公共卫生科为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绩效考核等。

       制定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责清单,明确公立医院需要履行的公共卫生职责事项。科学核定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岗位人员编制,充实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立公立医院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协助院长管理全院公共卫生工作,享受医院领导班子副职待遇。

二是优化运行管理

       充分考虑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感染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科室公益属性,设置公共卫生岗位奖励基金,确保科室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年资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

       加大对公共卫生相关岗位职称评聘倾斜力度,适当增加高级岗位比例。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将各相关科室公共卫生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全院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体现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事业公益性。

三是强化应急救治

       积极推进中、西部省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公共卫生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建设,加大基层医院投入和帮扶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充分利用“千县工程”、对口支援、医联体等帮扶政策,推动基层医院呼吸、重症、急诊、感染、检验、中医等重点学科建设。

       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强化高等院校公共卫生实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制度,加大临床、疾控、管理等卫生技术人员深造进修力度,开展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交叉培训。

四是创新医防协同

       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疫情联合处置与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以疫情防控为中心,联合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等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探索将疾控机构纳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任务、紧急医学救援等政府指定性任务的投入责任,并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

       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医疗机构承担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按照相关规定考核后给予补偿。

       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充分发挥医保基本保障和财政兜底保障的作用,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