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备“放养”状态该这样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医疗设备第三方专业维护保养、售后服务队伍;自今年2月起实施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提出,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医学装备的蓬勃发展,加之国家的利好政策,售后服务第三方托管面临广阔市场空间,但作为新事物,第三方托管在现实中还存在争议。
而在医院,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二八定律’:医院与厂商签订的保修合同,覆盖的设备可能只有不到20%,对剩下80%的设备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缺乏系统的保养、维修和检测。而这一点恰恰可能成为医院财务上的隐形炸弹。在维修没有保修合同的机器时,会产生大量临时费用,进而可能造成医院的财务失控。
如何有效地控制因医疗设备产生的额外成本?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安全和效率受到空前的重视,对于依赖性越来越强的医疗设备,必然要求各方从被动维修转到主动管理上来。
但是怎么把医疗设备的主动权拿在自己手中呢?霍尔斯建议,首先从医疗设备的诊断开始。
如何合理的规划医院的医疗设备,医院管理者首先知道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总体情况,包括设备的种类、使用情况、运营成本等等情况。
明确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之后,才能为医院制定设备管理项目的实施规划。
医院管理者还要明白,医院设备诊断只是初步的了解,如果要真正把医疗设备管理纳入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医疗设备的合理运营,压缩成本,还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霍尔斯作为一个专业的医院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综合国内外的情况,把设备管理进行集中优化,创造出适合医院的设备管理体系。详情可进入霍尔斯官网进行了解。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