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于强调互联网医疗的法律风险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点击量:
时间:2015-09-10
面对业内对互联网医疗法律风险大的预判,高解春坦言,任何载体和方法的改变,不会改变法律关系。"很多人说,互联网医疗的病人看不见医生,出了事情谁负责?我反过来问一句话,你在病室里面对面地看完病人,没看出毛病谁负责?"承担法律的主体不会因为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过去是医院,未来还是医院。一味地强调法律风险的因素,只会让已经滞后的法律保障和规范成为互联网医疗更大的瓶颈。
在中国,70%的医院仍为公立医院,90%的床位仍在公立医院。面对市场,公立医院占有绝对优势。高解春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医疗不可能也不应该绕过公立医院这支生力军,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同步已成必然趋势。目前,春雨、丁香园、好大夫等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在涉足线下诊所的业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文所提承担法律的主体——医院不会发生变化的论断。
隐私保护和信息共享没有矛盾
除法律问题之外,互联网医疗的患者病历隐私保护也一直是业内争议的热点。
对此,高解春斩钉截铁地说,"隐私保护和信息共享没有矛盾,互联网的电子病历才是可靠的。"以国际惯例为借鉴,病历从来都是归医院所有的,但因病历是患者的隐私,所以一旦医院或医生透露病历中患者隐私的内容则要负法律责任。
目前,所有用于大数据应用的病历内容都不会涉及到患者隐私的问题。用隐私保护来阻碍信息共享是没有道理的,没有信息共享就没有大数据的应用。近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明确了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等相关内容。高解春也指出,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政府主导是关键。需要政府出面提供公共的信息平台,使得数据使用方所拿到的数据内容就是隐去个人隐私的。"要有专业机构进行政府公共信息开放,才有中国医疗大数据信息应用的未来。"
网上医药的趋势不可阻挡
谈到互联网医疗政策和联动的问题,高解春认为,电子处方需要法律依据已成为目前行业发展的大瓶颈。医保支付、健康管理、物联开发都需要市场和政府的联手。"互联网医药发展这么难吗?我看还是利益相关方舍不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吧。"
谈到网上送药,高解春以广州市第二医院举例。广州市第二医院作为一家公立医院也是标准的网络医院。由医生在网上为患者开药方,患者付快递费,由药房把药送到患者家中。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会害怕把药调包了怎么办。谈到此时,高解春语气焦急,"同志们,因为这个我们就不能送药到家,你们不觉得可笑吗?有坏人我们就什么事情都不干了?把监管做好才是关键!"高解春反复强调,网上医药的趋势不可阻挡,监管难度也不容忽视。目前的情况,共识比口号、融资更重要。
单一付费向循环补贴发展是必然趋势
面对大量热钱涌入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如何挣钱一直是所有从业人员关心的话题。面对互联网医疗的中国模式,作为传统公立医院出身的高解春在这个问题上却一点也不传统。"不要总想着传统的挣钱方式,让患者付费没门,让医院付费更没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一定要从政府付费、医院付费向保险公司付费、病人付费扩展。
同时,高解春进一步解读,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付费模式一定会从单一付费向循环补贴,药企、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方共同付费发展。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构建互联网医疗新局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