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2024上海公立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5-03-26
满意度高了,但槽点更多了?

2024年3月20日,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新鲜出炉,覆盖24536名门诊患者和5992名住院患者,涉及113家医疗机构,包括55家三级医院、26家二级区域医疗中心和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来看,患者满意度继续“稳中有升”:门诊满意率达88.83%,住院满意率高达97.04%,比2023年的87.65%和95.58%都有提升。表面上,这是一份值得管理者拍手叫好的成绩单。

但真相藏在细节里。患者一边点赞医务人员的服务,一边毫不留情地吐槽“老大难”问题:门诊等候时间、住院伙食、就诊流程,这些“钉子户”问题依然让管理者头疼。上海的公立医院们,是时候掀起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了!

一、患者到底满意什么?数据说话!
1. 医务人员服务:患者心中的“满分选手”

调查显示,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对医生服务和其他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度都位居榜首,且2024年所有相关项目的得分均超2023年。

    为什么? 医患沟通更顺畅,人文关怀更到位。比如,仁济医院的“无陪护病房”、华山医院的“爱心陪诊员”,这些创新让患者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启示: 医务人员是医院的“门面担当”,他们的态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患者的第一印象。

2. 数字化服务:智慧医疗的“加分项”

信息化服务满意率普遍超过89%,包括便捷支付、电子票据、自助打印结果等。

    亮点案例: 瑞金医院“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山医院“互联网医院全流程服务”,数字化转型让就医像“网购”一样方便。
    潜力: 患者对网络设施和多渠道预约的认可,说明智慧医疗还有更大想象空间。

3. 适老化服务:老年人的“贴心小棉袄”

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门诊预约率升至72.43%,就诊时间小于2小时的比例达74.30%,检查结果互认率更是高达93.33%(门诊)和97.55%(住院)。

    好评点: 扶手、清晰的大屏、老年人友好的设备操作,细节之处见真章。
    趋势: 老龄化社会下,适老化服务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二、患者不满意什么?这些痛点必须正视!
1. 门诊等候时间:患者的“时间杀手”

在2224条门诊反馈中,**31.74%**直指“等候和排队时间”太长。尽管上海近年加大数字化赋能,但“候诊时间”仍是头号槽点。

    问题根源: 检查设备不足、人员配置不均、流程效率低下。
    患者心声: “挂号排队半小时,看病五分钟,太崩溃了!”

2. 住院伙食:舌尖上的“翻车现场”

住院满意度最低的项目是伙食卫生和保温(93.30%)与伙食可选性(93.87%),29.19%的反馈直言“饭菜难以下咽”。

    吐槽焦点: 菜品单一、口味不佳、保温不够。
    患者建议: “能不能像外卖一样点餐?我想要多点蔬菜!”

3. 就诊流程与布局:患者的“迷宫噩梦”

门诊患者对**“就诊区域布局和流程合理性”的不满意率最高,尤其是挂号收费和检验检查环节,相关反馈占28%**。

    典型抱怨: “标识不清,跑错楼层,腿都走断了!”
    特殊人群需求: 老人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引导,儿童和母婴设施不足。

4. 环境与设施:细节里的“减分项”

住院患者对病区清洁、夜间安静和温度调节不满意,相关反馈占22%。门诊则抱怨儿童专用窗口(满意率仅59.78%)和母婴室(80.88%)不够友好。

    痛点: 老旧病房设备跟不上需求,适儿化服务仍待加强。

三、医院管理者怎么办?五大颠覆性建议
1. “时间革命”:让候诊变成“零感知”

    大胆设想: 用AI智能规划患者流,动态调整检查设备和医生排班,实现“精准导流”。
    行动计划: 推广医院“一站式检查预约”模式,做到“检查不排队,结果秒查询”。
    目标: 门诊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

2. “舌尖升级”:伙食也能成品牌

    创新思路: 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提供个性化订餐服务,像“医院版美团”一样可选口味和营养搭配。
    试点案例: 参考国外医院的“菜单式点餐”,让患者吃得开心又健康。
    效果: 伙食满意率提升至98%以上。

3. “流程再造”:从迷宫变“直通车”

    核心策略: 重塑就诊动线,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挂号、缴费、检查一气呵成。
    人性化补充: 加大标识字号,增设志愿者岗,尤其是早高峰时段为老人和儿童导航。
    愿景: 患者不再“迷路”,流程满意率冲刺95%。

4. “环境焕新”:硬件升级+儿童友好

    投资重点: 更新老旧病房设施,打造“适儿化”诊疗区(如儿童休憩椅、专用窗口)。
    细节突破: 病区加装隔音设施,优化通风和温度控制。
    回报: 环境满意率提升10个百分点,特殊人群体验翻倍。

5. “服务加码”:医务人员赋能再升级

    培训升级: 强化医患沟通技巧,推广华山医院“爱心陪诊员”模式。
    激励机制: 设立“服务之星”奖励,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目标: 医务服务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

五、未来展望:患者体验还能有多好?

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已经站在全国前列,但患者的需求在变,管理者的思路也要变。从**“被动修补”到“主动创新”,从“硬件升级”到“服务革命”**,每一步都考验医院的精益化管理能力。

    预测: 未来5年,AI诊疗规划、适老化服务、儿童友好医院将成为标配。
    号召: 管理者们,拿起数据,走进病房,患者的“吐槽”就是你们的金矿!

满意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2024年的调查告诉我们,上海公立医院在医务服务和数字化上赢得了掌声,但在等候时间、伙食和流程上还有硬仗要打。医院管理者们,你是否已蓄势待发,准备迎接这场变革风暴?霍尔斯医疗管理咨询愿携手您以颠覆性思维,助力患者体验攀上全新巅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