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从信息不对称看医患关系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点击量: 时间:2016-01-11

  怎样打破医患间的信任壁垒,弥合双方情感,促进相互理解。社会、政府和医院等方面都在探讨和努力。但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些又是何其难?而一些媒体,又武断地站在患者角度,所谓为弱者代言,不断鼓噪放大冲突,貌似二者水火难容!

  

  问题的根结在哪里?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分析,解决信息不对称,才是缓解医患关系的根本。

      从信息不对称看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管理

  医患之间,信息是集中在医方的,患者是信息获取的弱势一方。理论上,如果双方都对病理病情以及处理方案有一致的理解,也就是所谓信息对称,矛盾是不会产生的。而事实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

  

  首先,医生向患者输出信息时,患者听不懂。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传统中医上。祖国医学一向以系统治疗见长,治病治本。但现在很多中医从业者,把太多“玄学”凌驾在医理之上,如果患者不是晓阴阳懂八卦能掐会算的,就听不懂大夫给出的各种病因解释。医院管理往往结果是把对疾病的理解错误的架构在对传统医学的盲目崇拜上,“信则灵”。这就给了很多所谓的江湖术士之流瞒天过海的机会。而近几年频现的“神医”倒台事件,症结源于此。

  

  其次,医生认为患者听不懂,所以往往把医患谈话变成“走流程”。大部分患者在就医时经历的流程就是:进屋-医生问诊-患者作答-医生开处方-下一位。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糊里糊涂的签字走人。没事儿“我佛慈悲”,出事儿就“大闹天宫”,于医患关系无益。

  从信息不对称看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管理

  后, 患者即便勉强听懂了, 但又信不着,这种情况也很普遍。个人以为,这体现出医者的专业性、人格魅力与沟通技巧。在互联网信息扁平化的今天,患者往往是半个医生,久病成医,已经有了很多的信息储备。这种情况下,对医者的专业性是个挑战。 更关键的,在于医生本人除专业知识外的人格修养和沟通能力。

  

  “去疾无声”是医患关系共同的愿望,但事实上,疾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可能“无声”。但因为“解病”到位,患者就有了和医生一道共抗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说到底,医患关系其实质应该是朋友关系,二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真的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温情,更多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让疾病无处容身。


霍尔斯医疗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