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个农夫想把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便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去将我埋藏在葡萄园里的东西,统统都找出来吧!」 儿子们以为葡萄园埋藏了金银财宝,便把地全都翻找了一遍,结果什么宝物都没找到,却使葡萄园的地很好耕种,收成更多葡萄。
这个寓言故事谈的,是关于绩效管理的点、线、面思维。
许多医院一想到绩效管理,只想到期末的绩效考核。 因为,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连结至攸关个人奖酬或晋升,因此,直觉绩效管理就等同是绩效考核。
就如同,寓言中的儿子们,父亲只说埋了东西,儿子们直接脑补是「金银财宝」般,只着眼于自己最重视与在意的事物。
当医院处于「点」状思维,以为绩效管理等同绩效考核时,由于考核结果出现时,已盖棺论定,没有配套、没有铺陈、没有过程、没有任何施力点。 所以,对许多以「点」状思维看待绩效管理的医院来说,它只是个形式化的文书作业流程。
看到金银财宝,那是一个点,一个最终结果。 人们总是期待,最好毋需努力,即能立马收获最终结果。 而寓言中的农夫想教给儿子们的,是「要怎么收获,先怎麽栽」的因果道理。 得先努力耕耘葡萄园,才能收成结实绳绬的葡萄,才会转换为财富。
从「点」转移到「线」的思维看待绩效管理,也是相同道理。
想在期末考核时,让个人与团队获致优异的绩效考核结果,须在期初目标设定时,为团队与部属设定好目标,如同严选下种的葡萄种子。
此外,在期中日常管理时,须关注、辅导、追踪部属与团队的绩效,如同种下葡萄种子后的耕耘、浇水、除草、施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想得什么果,就得在前头种什么因。
当辛勤的劳动耕种,换来葡萄园丰收的成果后,下一个步骤,将是精选最壮硕、饱满、健康的葡萄串或葡萄株,从而成为下一个耕种季节的葡萄种子,在经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成为一种循环。
从「线」转移到「面」的思维看待绩效管理,亦是如此。
在期末考核之后,依据部属或团队的绩效表现,设定下一个具挑战性目标。 接着,启动次回的绩效管理周期,成为一种持续性正向循环。
不断循环的过程,形成累进堆叠的力量。 农人们,可以培养出令人惊奇的丰硕果实; 而医院们,可以引导团队提交惊艳的创新产品或服务。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 不同的角度看待绩效管理,将有不同的绩效考核过程与结果。
采取点状思维的医院,绩效考核时,没有前期数据与过程,不易进行评量,考核过程极其主观,考核结果只能自由心证。
采取「线」性思维的医院,因绩效管理流程完整,能产出具体绩效考核数据,考核评量相对公平客观; 当须进行不适任人员处理时,也有完备资料,作为佐证依据。
采取「面」式思维的医院,能将绩效管理与组织的中长期愿景、使命相连结,让部属知悉绩效管理的意义与价值,在绩效周期循环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与笃定。
想得的什么类型的绩效考核过程与结果,取决于医院看待绩效管理的眼光与方式。 你审视绩效管理角度,是点、线,还是面呢?
霍尔斯医院绩效第四代专家表示,这个寓言故事强调绩效管理的思维方式,包括点、线、面思维。传统的医院管理通常只注重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这被称为点状思维。然而,第四代绩效管理更倾向于线性思维和面式思维,它不仅产生具体的绩效考核数据,还与医院的中长期愿景和使命相结合,以使科室医护人员更深刻地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具体来说,医院绩效第四代专家认为,绩效管理不应仅仅关注一个点,而是应该将点、线、面组合起来,构建一个绩效体系。这意味着不仅要考虑个体的绩效,还要考虑团队的绩效(线性思维)和整个医院的绩效(面式思维)。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医院可以制定更全面、可持续的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以满足医院的战略目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