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护理革新:开启医疗服务新时代
今天,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的喜庆氛围中,深圳护理界正掀起一场变革风暴,以独特的创新模式重塑医疗服务的未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执业护士达57406人,较2020年增长24%,每年约2800名新鲜血液注入护理队伍,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全程托管”:免陪照护的颠覆性体验
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66岁的吕燕(化名)因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入院。与其他患者不同,她无需担忧子女奔波照料。医院的“无陪护”病房实现了患者入院“全程托管”,医疗护理员杨望珍不仅负责日常的洗脸擦身、泡脚洗衣,还贴心陪伴患者拉家常。吕燕称赞道:“比家里人照顾得还细致。”子女也因此省心省力。
“无陪护”病房模式带来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方面,为患者家庭减轻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技能的护理员队伍。另一方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跌倒发生率、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大幅下降,跌倒伤害减少50%。更值得一提的是,患者满意度提升了9.4个百分点,区外患者就医占比提升16.3个百分点。
深圳早在2020年3月就开启了相关试点工作,出台《高水平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医疗护理员评价规范》,对培训、能力和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精准量化。如今,“深圳经验”已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近日,深圳被定为广东省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地区,深圳市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获批省级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医院。同时,省内公立医院免陪照护服务价格标准也已落地,“一对一”服务最高限价每人280元/天,“一对二”每人180元/天,“一对三”140元/天。
专科护士:处方权开启职业新征程
2023年,深圳通过修订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专科护士可开具相关检查单、治疗单及外用类药品。这一举措为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目前,深圳已完成第一批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遴选,建立了伤口造口治疗、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产科护理、社区护理等5个培训基地,首批招收学员46名。近期,通过终期考核的学员将被授予专科护士证书。深圳现有5839名专科护士,涵盖38个专业类别,符合《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的专科护士可以出门诊、开处方。
越来越多的深圳医疗机构开设护理门诊,细分出导管门诊、伤口护理门诊、腹透门诊、中医特色门诊等,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服务。以深圳市人民医院为例,500余名专科护士开设了21个专科护理门诊。该院护理部主任罗伟香表示:“在医生人力资源不足的背景下,给专科护士开放部分处方权,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也能增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拓展护士的职业范畴。
“网约”与安宁疗护:护理服务的多元延伸
深圳的护理工作正朝着专业化和社区化两个方向蓬勃发展。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深圳已有53家医院试点开展“互联网 +”护理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10万。
在宝安区,“宝安e护到家”平台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联通了全区9家公立医院及下属222家社康机构,汇聚了116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包括396名32个专业类别的专科护士。居民只需线上预约,就能享受居家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全程可追踪,健康档案随时更新。
此外,深圳在国内率先立法保障“生前预嘱”自主权,持续推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累计设立试点单位70家,开放安宁疗护病床692张,形成了覆盖“医院 - 社区 - 居家”的全链条服务网络,年均服务患者1700余人次。
深圳护理界的这场变革,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为医疗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值得关注的行业变革,更是一次借鉴经验、推动自身医院发展的宝贵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