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梁万年:什么样的医院是适应未来的好医院!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1-10-20

10月17日,第五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的“百年名院”分论坛上,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以《医院的挑战与未来》为题,做主旨报告。

 

以下内容根据梁万年的演讲内容整理,内容有删减编辑。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实际上对我们的医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光是老百姓的需求在变,过去老百姓对医院的需求是有病去看病,把疾病治疗好了,这个医院就是好医院,这个医生就是好医生。
 

但现在老百姓对医院的概念已经不一样了,除了要能够治愈,能够给他解除病痛以外,更多地关注医院如何满足他更多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
 

你要关注心理,你的服务流程、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模式,甚至提供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老百姓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从国家来看,习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这要求我们的医院必须是优质高效的服务,那么优质高效的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已经不是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情况,走向以人为本,以疾病为中心。
 

现在大家都关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想说我们整个的医院改革也好,发展也好,是为了打造百年名院、基业长兴的医院。
 

什么样的医院是好医院?什么样的医院是适应未来的医院?对未来医院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谈我的5点认识。
 

定位明确,战略和战术为定位服务

我心目中的医院一定是定位明确的,所有战略和战术都是聚焦于它的定位来实施的,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好医院的标准,也是未来医院的标准。
 

其实医院不在乎你是几级医院,不在乎你是公立的,还是社会的,不在乎你原来的历史怎么样,在乎的是政府办医的医院履行什么样的职能,社会力量办医,政府希望医院履行什么样的职能,这一点必须明晰起来。
 

如果这一点不明确的话,医院的发展我们都追求的是协和,追求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我认为,中国医院的发展明晰度是不够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的问题,什么叫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高质量,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医院都是在技术上的高水平,所有的医院都去学协和、学北大人民医院,绝对不是。我以为的高质量发展,它的核心是三个“符合”:第一符合功能定位;第二符合所在区域老百姓的需求;第三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我们今后的医院应该是多样化的、千姿百态的,每个医院在自己的功能定位上都良好地履职,中国的医院的体系才是百花齐放。要打破现在一讲好医院,都以技术、以能做什么样的手术、有多少科室、有多少名医,来评定这个医院是好医院,是高水平的医院。
 

难道乡镇卫生医院就没有高水平医院吗?我以为在辖区内给老百姓服务得非常好,健康管理得特别好,它就是高水平的乡镇卫生院。我对未来医院的想法一定是定位很清楚,所有的资源和活动围绕定位来做。
 

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体系中有重要作用

第二,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体系中,一定是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医院才是好医院,才是未来医院。
 

大家知道我们整个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解决中国单体医院的效率很高,但医院体系效率低下的问题。因为医院之间的协同是不够的,这是中国的非常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会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变革——医联体和医疗集团。整合型的、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就像把一个一个的细胞串起来,这些细胞在信息、在技术、在资源方面,怎么通?每个细胞各司其职,形成器官,然后形成一个躯体,有效地运行,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

 

医院应该结合服务的地区和人群,思考在整合型的体系当中,医院的定位是什么?医院在整个体系当中是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把作用打造成不可替代,或者是重要的?如果多你一个无所谓,少一个也无所谓,你这个医院肯定就没有特色,你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整合型的区域的体系当中,你这个医院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你是有鲜明的核心竞争力的,它就是未来的好医院。
 

建设平台型学科和领域型学科

第三点,我以为的好医院的标识,一定是学科具有差异性,而且学科有鲜明特色。
 

中国的医院已经走过了单独的科室建设,走向学科建设。大家知道有三种类型的学科(传统的单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型和领域型学科),传统的医院的呼吸科、消化科、眼科、耳鼻喉科,这个时代我以为过去了。但是现在我们中国大部分医院还在这个时代,应该考虑到学科的交叉。
 

因为健康和医学已经是综合的,不单是技术和医学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科走向交叉学科。现在我们有些医院做了实践,但它的交叉学科实际上不是交叉学科,而是把不同学科揉在一起,这个层次就一下子低了。
 

其实交叉学科已经不是主要的方向了,不同类别的医院必须要考虑平台型学科建设。因为我们过去的学科是把人分割的碎片化,现在我们要求整合,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时候,学科必须是一个平台型的学科。
 

这个平台是什么样的?不同类别的医院要建成什么样的平台学科?我理想当中的最好的医院应该是领域型学科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这是一个国际的趋势。

 

我是做领域,在这个领域除了医学以外,工学、理学、人文、伦理、社会、法律的都在这个领域当中来共同围绕这一个人,让他怎么健康,让他怎么安宁,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中国的医院在做学科的时候,还是传统的学科,或者还是一种学科的交叉,平台学科和领域的学科考虑得比较少。
 

可能乡镇卫生院、县医院说这个和我无关,其实和你关系最大。比如说健康管理它是什么学科?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它肯定不算学科,但是你要把它作为一个平台,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打造智慧医院和人文医院

第四个方面,我认为这个医院一定是智慧的医院,因为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的发展太快了。而这种技术革命会对我们的医疗卫生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产生巨大的影响。
 

改革真正的源动力源于技术革命。我们医学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真正推动医学进步和彻底的模式、理念变革的是技术。
 

技术的革命已经到来,尤其我们的数据技术和信息化的技术,那么医院怎么变成一个智慧医院?如何来顺应这种新技术的挑战?它不是过去我们讲医院信息化、讲区域信息化,大家都感觉离我还很遥远,我们能去用一下就不错了。

 

我们现在的医院信息化也都在建设,都是为医院服务的。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技术对未来我们的医院乃至我们这个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如何主动适应?我们考虑得还不够,现在还是只在利用这种信息的阶段,没有考虑怎么来解释信息,后者一定是智慧的。
 

此外,未来的一个好医院一定是人文的。对老百姓来说,医院是充满爱的地方。医院不仅仅是医生主导的,医院提供的不仅仅是药物和手术。老百姓有任何的健康诉求,愿意到医院来,愿意见到我们的医务人员。所以医院的模式、理念、所施加的干预可能由传统的药物手术逐渐走向沟通交流、人文的关爱。
 

第二个方面,医院的人文体现在对员工的关爱,医院的最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医院应该提倡一个理念,从医院的发展来说,对我们管理者应该是员工第一,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最直接的服务对象。
 

如何来塑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我们的员工有良好的执业空间,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在医院当中员工们产生一种家的感觉。同时通过医院的改革,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来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为员工和员工的长辈和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
 

要打破过去用一套一套的冷冰冰的考核指标体系来约束、来管理员工。中国医院的竞争,从最终来看,除了学科的竞争以外,它核心是人。引进人才毕竟是少数的,最大的潜力来源于现有的员工。
 

那么再说一句,医院的最高级的管理不是制度管理,不是经营管理,也不是信息化管理,是文化管理。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靠文化、靠精神的力量来激发我们最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粘度。
 

具有公益性的医院

最后,未来好的医院一定是有公益性的。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社会力量办医,不论是非盈利的,还是盈利的,公益性是医院最基本的属性。
 

现在的改革很多是运行机制的改革,让它有公益性,但是我这里特别强调公益性是如何体现,它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有很多的指标来判断的东西。其中公共卫生履行职责是医院的公益性的最重要的体现。
 

医院应该承担公共卫生。要改变一种理念,医院做公共卫生等于是帮忙了,等于是做服务了,不是,这是医院存在的理由。
 

当然政府这一块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院公共卫生职责在哪些,哪些是它必须做的,哪些是鼓励它做的。在这个基础上,那么医院应该怎么处理,从布局、资源分配、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价以及待遇方面都要有相应的一系列制度,才能使医院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
 

那么医院要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如何防治结合,其实是医院服务模式的一个重大变革。医生做健康教育、做健康促进、做一些公共卫生工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病人来找医生,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天然就是一个信任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一些行为干预,开启一些健康教育的触发,比纯公共卫生的人员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如何把这个优势发挥好,使中国真正沿着健康中国的方向走。我们尽量地少用药,我们尽量地少手术,我们多一些语言,多一些行为的干预,那医院对社会的影响力就更大了。
 

所以未来医院的大家,不仅仅是会开刀的大家,会看病人的大家,他一定是在医疗的基础上,更多地走向公共卫生、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来做更大的贡献,这才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大家。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