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表示,到“十四五”末,计划增加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的数量,达到60-70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2年12月专门发布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目标和重要任务。下一步的工作将以该规划为指导,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推动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进基地和队伍建设。基地和队伍是完成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核心力量,因此推进基地和队伍建设就是要增强“硬核力量”。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并计划在下一步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同时进一步扩大中毒救治基地的规模。通过基地的建设,将构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核心支撑。另外,还将加大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的建设。到“十四五”末,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从目前的40支增加至60-70支。
在扩容的同时,还将积极提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例如,配备一些必要的移动设备和治疗单元,使我国的医疗应急队伍能够提升质量和规模,满足紧急医学救援的任务。此外,为了应对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还计划组建相应的重大疫情救治队伍,提升重大疫情发生后的重症救治能力。除了国家层面的基地和队伍建设,还要求各省通过省、市、县三个层面的医疗应急队伍建设,形成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以平急结合、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目标,完成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第二,进一步强化医疗应急机制建设,提升“软实力”。通过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医疗应急机制,推动完善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下的国家医疗救援力量调动和相互支援机制,建设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救援指挥调度体系和信息系统,确保指令传递快速、系统反应有序、基层执行有力。同时,集中力量攻关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持,加强日常培训和演练,努力推动我国医疗应急能力向高质量、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强信息监测和应急值守,确保“快反应”。医疗应急工作的关键是快速且高效,要实现“四早”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紧盯事件苗头信息,尽早发现并报告,提前做好准备,牢牢把握医疗应急的主动权。在快速反应方面,要发挥急救120和各级医疗应急队伍的作用,第一时间派出骨干力量,提升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的反应能力,同时确保各医疗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能够快速响应和协同支援,提高医疗应急处置效果。
以上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情况。通过加强基地和队伍建设、强化机制建设以及加强信息监测和快速反应,我国将进一步提升医疗应急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和重大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紧急医学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