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县县通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全国医疗保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第四十八期)》显示,2022年5月,在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 全国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其中所提出的工作目标之一为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如今, 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意味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迈进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直接结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医疗保障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此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其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国家医保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按照“先住院、再门诊”的顺序和“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带领全国各级医保系统稳妥、高效推进跨省直接结算。
经过四年的努力,我们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住院扩大到了门诊,并进一步从普通门诊延伸至门诊慢特病,流程也从线下的手工结算拓展到了线上的直接结算。
可以说,我国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正朝着预定的方向逐步完善,极大减少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要垫资、并往返两地手工报销的不便,让参保人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国家医保局介绍,截至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在此基础上,国家医保局明确细化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基本政策,分类推进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
普通门诊方面,今年年初全面打通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先行试点,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山西等15个省作为国家门诊试点省份。目前已覆盖97.6%的统筹区和1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91.7%的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累计结算突破1000万人次。
在门诊慢特病方面,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区域试点已开通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等共计15个统筹地区,明年年底前有望覆盖所有统筹地区。
据介绍,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上是相同的,“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简单说,跨省异地就医时,医保哪些能报要按照就医地的规定,但是报销比例是多少、最高能报多少要按照参保地的规定。
”
申明: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当属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及信息传播,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