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755-2322 8276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紧密型医共体行政统一落地为何成为“老大难”?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ho 点击量: 时间:2025-05-15
    导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指明方向,强调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然而,行政统一作为“七统一”管理的核心环节,却成为落地实施的最大拦路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一、行政统一为何成为“老大难”?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县域医共体需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七统一”管理,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然而,行政统一因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权责不清、机制不畅,成为落地实施的“硬骨头”。


1.1 现状痛点:行政统一有名无实

    多法人并存:县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独立法人,各有法定代表人,分别承担权利与义务。医共体负责人虽由县级卫健部门提名,但缺乏对成员单位的实质性管理权限。
    权责模糊:医共体负责人对牵头医院有决策权,但对其他成员单位仅能提供业务指导,跨专业、跨机构的协调难度极大。
    资源分散:各机构编制、资金、业务由不同科室管理,医共体缺乏统一调配权,导致“联而不合”。

1.2 核心难点:行政统一缺乏抓手

    法律定位不清:医共体未被明确为独立法人,其负责人也非法定代表人,难以对成员单位形成有效约束。
    行政权力受限:医共体负责人无权直接干预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人员编制、资金划拨,管理更多依赖协商与妥协。
    职能交叉复杂:各机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差异大,整合难度高,行政统一容易流于形式。

二、法律视角:医共体为何“形合神不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当前,县域医共体内各机构均为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自主权。医共体的法律定位却陷入“灰色地带”,导致行政统一难以落地。
2.1 法律困境:多法人并存的“囚徒困境”

    独立法人冲突:各机构法定代表人需对本单位负责,优先保障自身利益,医共体负责人难以统一号令。
    责任归属不清:医共体负责人无权代表成员单位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管理指令缺乏法律效力。
    股权缺失:与公司法中的企业合并不同,医共体成员单位无股权关系,行政统一缺乏经济纽带,管理更多依赖行政指令。

2.2 破局思路:明确医共体法律地位

    设立医共体法人实体:探索将医共体注册为独立法人,赋予其法定代表人统一管理权限,明确权责边界。
    建立契约化管理机制: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医共体与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形成法律约束力。
    引入第三方监督:借助专业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制定标准化管理规范,确保行政统一有法可依。

三、行政视角:权责不对等如何破?

医共体内的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由卫健委管理,但业务、资金、编制分属不同科室,医共体负责人缺乏实权,行政统一形同“空头支票”。
3.1 行政痛点:权力分散,协调低效

    编制与人事掣肘:人员编制由编办控制,负责人任命需经卫健委党组,医共体无自主权。
    资金管理割裂:各机构资金来源与用途不同,医共体无法统一调配,资源整合受限。
    跨部门协调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属不同行政层级,医共体负责人难以跨层级管理。

3.2 破局思路:重塑行政管理机制

    赋予医共体管理权限:明确医共体负责人对成员单位的人事任免、资金调配、业务规划的决策权,形成“统一指挥棒”。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由卫健委牵头,联合编办、财政等部门,设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统筹资源分配。
    引入绩效考核:以医共体整体绩效为导向,激励成员单位协同合作,打破“各自为政”局面。

四、职能视角:业务差异如何融?

县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有职能定位,服务对象与业务范围差异显著,行政统一需跨越“职能鸿沟”。
4.1 职能痛点:业务整合难度大

    服务对象多元:县级医院聚焦综合医疗,中医院注重中医特色,妇幼保健院服务妇女儿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基本公共卫生为主,整合需平衡各方需求。
    专业壁垒明显:跨专业协作难度大,如综合医院与妇幼保健院的业务衔接需克服技术与资源差异。
    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县级医院,基层机构设备与人才匮乏,统一管理需解决资源下沉难题。

4.2 破局思路:以服务为导向重塑职能

    构建分级服务体系: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明确各机构在分级诊疗中的角色,推动资源互补。
    推动业务同质化:通过技术培训、设备共享、信息化建设,缩小成员单位服务能力差距。
    打造特色专科联盟:以医共体为平台,整合中西医、妇幼保健等特色资源,形成区域医疗品牌。

五、颠覆性破局:三步走战略

为破解行政统一难题,医院管理咨询专家提出“三步走”战略,助力医共体建设迈向新高度。
5.1 第一步:机制创新,明确权责

    组建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卫健委、医共体负责人、各成员单位代表组成,明确决策流程与权责分工。
    试点法人整合:在条件成熟的县域,探索将医共体注册为独立法人,赋予其统一管理权限。
    引入外部咨询:借助第三方医院管理咨询机构,设计科学的管理框架与考核机制。

5.2 第二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共体内设备、人才、数据的互联互通。
    推动人才流动:实施医师多点执业、轮岗培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优化资金分配:以医共体为单位统一预算,优先支持基层机构能力提升。

5.3 第三步:品牌塑造,持续赋能

    打造区域医疗品牌:以医共体为依托,发展特色专科,提升县域医疗影响。
    加强公众宣传:通过健康教育、义诊等活动,提升医共体知名度与群众信任度。
    持续改进管理:定期评估医共体运行效果,动态调整管理策略,确保可持续发展。

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破解行政统一困局

紧密型医共体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行政统一的落地难点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魄力。通过明确法律地位、重塑行政机制、整合业务职能,医共体能够真正实现“形神合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霍尔斯医疗咨询专家呼吁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携手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推动医共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立即行动:想了解更多医共体管理优化方案?联系我们,获取定制化咨询服务,助力您的医共体建设破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0755-23228276

1
2
3
4